大城市公交系统里的小故事

东方今报 2010-11-16 1458字

2006年,“十一五”的第一个年头,孙呈浩成为一名合格的公交车司机。接下来的5年间,他的“搭档”一变再变,从汽油公交变成天然气公交,从空调公交变成快速公交,工作环境越来越舒适,拉的乘客越来越多,公交跑得越来越快。用他的话说,郑州的公共交通一年上一个新台阶,未来5年也会越来越好。

【故事】退伍兵5年开上BRT


孙呈浩今年34岁,是郑州市公交公司快速公交B1线路的一名车长。2005年,他刚退伍,一听说要成为一名公交司机,在部队开过坦克的他压根儿没当成一回事儿。


孙呈浩的头一个“搭档”是辆普通的汽油公交车,没想到跑起线路来,却没他原先想的那么轻松。“开公交车要随时注意复杂的路况,还要操心乘客上下车和投币,一个来回下来,感觉比开坦克还累”。


2007年,孙呈浩的“搭档”改成了天然气车。和汽油车相比,天然气车更环保,也更经济。2008年,孙呈浩又开上了空调车。


2009年,18米长的BRT公交车成了孙呈浩的新“搭档”。车又长又稳,跑得快、拉人多,是他开过的最好的大型车。“连我自己都没想到,这5年间开过这么多公交车,而且车越来越好,就像芝麻开花节节高。”孙呈浩说,回想起这5年的经历,他总结出郑州公交发展的几个关键词。


关键词一:舒适


孙呈浩个头1.8米,身材魁梧,但他最怕热。他到现在还记得开汽油公交车时遭的罪。“汽油车是前置发动机,一到夏天,司机右侧就像挨着个火炉一样。”他说当时身体右侧的皮肤常常起痱子,又痒又疼。


后来换了空调车、BRT,不但发动机后置,汽车还带空调装置,他也跟着乘客享受。


关键词二:速度


孙呈浩最早跑的是88路线,从帝湖开往省电视台。“这一个来回大概40公里,乘客要坐两个半小时,沿途有不少拥堵路段,所以平均车速只有每小时十五六公里。”他说,现在他在B1环线上跑一圈,大约30公里,最高时速可以达到50公里。除了BRT公交本身车况好,还有一个原因就是BRT专用道的开通。


关键词三:客流量


“有一次,我听一位先生说,他家住在桐柏路,每天要到经三路上班。以前,他自己开车需要40分钟,现在坐BRT,20多分钟就够了。”BRT更舒适,速度更快,乘坐的人也越来越多,孙呈浩这两年感觉特别明显。“普通公交塞满人也就能拉七八十位乘客,BRT一次能拉160~200位乘客,可就是这样,在每天高峰期,还有乘客挤不上来。”孙呈浩说。


关键词四:票价


吸引乘客选择公交车的另一个因素是公交票价的低廉。


从今年8月1日起,原来需要2元乘坐的空调车和BRT票价降为1元。原来相对人少的空调车一下子“人满为患”。自从BRT票价调整后,孙呈浩拉的乘客更多了。

关键词五:调度


作为公交司机,孙呈浩以前最怕堵车。现在,一旦前方发生拥堵,公交司机的车载电台就会发出指令,要求司机掉头或改线,以免造成更大的拥堵。


这其中的秘密就在于郑州市公交公司建立的实时监控系统。在公交公司总调度室的电脑屏幕上,一辆辆公交车变成一个个小圆点。一旦发现哪些圆点速度过慢,总调度室就会通知各个分公司调度室,根据路况调整公交线路,不让乘客空等。


【展望】选择公共交通的市民越来越多


过去的5年,孙呈浩换了好几次“搭档”,每次都让他感慨郑州市公交系统的发展变化。“照这样的势头,未来5年,等地铁开通了,郑州市的公交系统肯定会越来越好。”他希望未来郑州的公交专用道越来越多,道路越来越通畅,公交网线更加合理,选择公共交通出行的老百姓越来越多,乘客对公交系统的服务更加满意。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