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大因素致武汉交通大拥堵 公交系统落后为硬伤

荆楚网 2011-02-24 1565字

尽管车里开着空调,但胡刚的头上却急出了汗。从洪山亚贸到广埠屯资讯广场不过4公里路程,他开着车却足足走了30多分钟,平均时速不到8公里/小时。武珞路洪山亚贸至群光广场段道路施工,上千台车在这一路段歪歪扭扭地挤在一起。

  这样的情景在武汉三镇随处可见。2008年,武汉市主要交通拥堵点为卓刀泉、常青路、武泰闸等7个。如今,这一数字变成20个,并有日渐扩大之势。

  “整个城市综合建设落后是重要原因。”武汉市公安交管局新闻发言人陈骥20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城市规划滞后、5000多处施工、公共交通系统不合理、交通参与者文明程度欠佳、汽车非正常高速发展、停车位太少、信号灯等交通设备落后七大因素,共同造成了武汉市目前交通大拥堵的局面。

“大工地”引发交通“阵痛”

  家住光谷软件园路的赵双勇体会着武汉市交通与社会的巨大变迁。2007年,赵双勇刚刚搬到软件园路时,每个月的收入仅够偿还房贷。4年过去,赵双勇将房贷还清,并买了一台本田CR-V作代步车。与此同时,他所在的小区里停放的私家车也越来越多,驾车出行也越来越难。

  武汉市公安交管局提供的数据显示,1994年,武汉机动车保有量仅有19.4万辆。而如今,这一数字变成了106万辆,增加5倍以上。其中新私家车以月均1.2万辆的速度涌向武汉道路。

  随着车辆激增,武汉市交通规划滞后症结体现。2000年,武汉市道路里程为1038公里;2010年,武汉市道路里程仅增加约3倍,至3035公里。与上海等城市高架环线、地下隧道发达不同,武汉大部分路口依靠红绿灯实施地面分流,效率相对较低。武汉市同时还存在缺乏快速路,长距离行驶依靠主干道,跨江交通压力巨大的问题。

  为了一劳永逸解决城市建设问题,2007年武汉启动“大建设战役”。2008年,遍及武汉三镇的“路网革命”打响,5000多个工地同时开工。机器轰鸣声中,武汉交通拥堵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

  “5000多个工地,其中主干道占道施工300多个,能不堵吗?”2月20日,陈骥在其位于汉口游艺路的办公室中对本报记者说。

  占道施工的直接结果是交通要道更加拥堵。市公安交管局数据显示,2008年,武汉大堵点为武泰闸、常青路、卓刀泉等7个路段。2011年初则增加至20个,其中因道路施工造成的新增堵点为7个。

致命缺陷:公交系统落后

  “武汉交通最根本、最致命的问题,就是公交系统存在结构性的缺陷。公交线路布局不合理,不能很好地满足市民出行需求,所以才导致大量私车增长。”昨日,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武汉分院城市交通管理研究所所长胡润洲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该研究所的调研数据显示,随着住宅区远离中心城区,武汉市民平均上班出行距离超过9公里。此外,武汉还存在着跨江、跨镇就业的独特现象,导致跨江交通压力巨大。

  一方面公共交通无法便利地实现出行需求,另一方面公交车舒适度欠佳,市民更愿意购买私家车。

  据统计,美国、日本、欧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公交出行分担率达60~80%,是以当地虽然私家车保有量数量巨大,但拥堵情况可以得到缓解。而武汉市公交出行分担率仅有23.8%。

  “交通是一个大的系统工程,关键是公共交通从结构上完善。轨道交通、公共汽车为主,出租车,轮渡为辅助,组成一个完整的公共客运系统。服务质量非常优,线路覆盖绝大部分老百姓出行需求。”胡润洲说。

  除了公共交通外,胡润洲还建议武汉市加强快速路建设,提高车辆进出市区效率,减轻主干道压力。

  值得一提的是,汽车驾驶员、行人、机动车驾驶者法制意识欠缺是武汉交通长期以来的症结。尽管每年都有多起行人翻越马路护栏伤亡事件,但诸如此类的不文明现象仍屡禁不绝。而机动车不文明驾驶、行人擅自横穿马路也是交通不畅的另一诱因。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