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MAXUS大通:重蹈覆辙or重振旗鼓?

方得商用车网 2011-03-08 1515字

方得商用车网记者 姚蔚 卓伟

“Maxus大通会不会成为当年的汇众重卡?”

在上汽发布自主商用车品牌“Maxus大通”的那天,记者就听到了这样的疑问。那么,MAXUS大通和当年的汇众重卡究竟有什么关系呢?

上汽集团董事长胡茂元

可比之处

从某些方面来讲,“MAXUS大通”欧系轻客的确和当年的汇众重卡有很多相近之处。

首先,两者有着相似的诞生背景。

2001年,经过与韩国双龙多次谈判,上汽子公司上海汇众以原价的8%(320万美元)买下了双龙的重型车生产线。双龙重卡脱胎于德国的奔驰商用车,技术处于20世纪90年代的中期水平,当时还处于极佳的状态。

MAXUS大通轻客的技术,同样是基于上汽集团此前收购的英国LDV公司的宽体轻客技术。据了解,在欧洲商用车的发展史上,Maxus品牌堪称典范,其背后不仅凝聚了半个世纪多的商用车研发经验,积累了深厚的技术底蕴,更是凭借不断的创新开拓,一直走在欧洲商用车发展的前列。 另外,在上汽内部,两者同样都有着竞争对手。

上汽商用车曾经拥有汇众重卡、凌野重卡和上汽依维柯红岩重卡,也就是同门之下,有三个重卡品牌。

如今,随着MAXUS大通的上市,上汽同样在自己的旗下有着南京依维柯和MAXUS大通两个轻客品牌。

现在的问题是:如果真有一天发展乏力, MAXUS大通是不是又会重复当年“汇众重卡”被抛弃的命运呢?

不同之处

再进一步分析,虽然MAXUS大通和汇众有相似之处,但也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

首先,两者的经营主体完全不同。

当年的上海汇众是上汽的子公司,其收购韩国双龙重卡生产线,尽管上汽在此过程中有过参与,但后来的经营主体依然是上海汇众。而如今的Maxus大通,则完全是上汽的自主商用车品牌,上汽也为此设立了独立的商用车公司――上海上汽商用车有限公司,尽管这个公司依然是从上海汇众分立出去的,但其经营主体却完全属于上汽。

此外,上海上汽商用车有限公司不仅经营轻客业务,还将开发、生产载重汽车、销售自产产品,进行商用车及九座以上乘用车、挂车、汽车底盘的销售以及汽车制造业的技术咨询服务,并从事进出口货物和贸易。因此,上汽将会给“Maxus大通”投入更多的人才和资金。

其次,两者所积累的人才和发展经验也不相同。

在上汽发展汇众重卡的时候,完全没有任何做商用车业务的经验,商用车人才的缺乏也是造成其失败的重要原因。

但对于今天的MAXUS大通而言,则完全不同,上汽在整个十一五期间,不仅通过收购、兼并重组积累了大量的商用车发展经验,而且还积累了各类商用车人才。比如,原南汽跃进的总经理曹新平、副总经理张一京、上汽通用五菱原副总经理郭吕敏,都在分管上汽商用车不同方面的工作。此次Maxus大通的引进和投产,这些对商用车行业熟悉的老总们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此外,如今的Maxus大通显然也比当年的汇众有了更好的发展环境。除却国家对商用车市场的鼓励政策外,在国家宏观经济的大环境下,近几年的商用车发展机遇显然比前几年要多得多。

因此,尽管MAXUS大通跟当年的汇众有着许多相同的地方,但如今的MAXUS大通已不是当年的汇众。如果说当年上汽只是通过上海汇众收购双龙重卡来染指商用车领域,如今的MUXUS大通对于上汽而言,显然包含了更多的意义和决心。也许重振旗鼓之后,上汽商用车要来真的了。

方得网原创文章受版权法保护,可以转载,但务须注明来源于方得网及作者名字,本网对不标出处的转载行为保留法律权力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