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少 综合性车展难吸引客车企业

中国汽车报 2011-05-04 2197字

今年的上海车展规模空前。主办方公布的资料显示,来自全球20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家中外汽车及零部件厂商参展,展车数量达1100辆左右,展出规模达23万平方米,均创历史新高。在两天媒体日期间,中外厂商举行了近百场新闻发布会,参与宣传报道的国内外媒体记者达1.45万人次。

不仅如此,国内外商用车企业也对上海车展表现出了极高的热情。奔驰、曼等国际巨头和一汽、东风、福田、重汽等国内强手都以强大阵容参展,沃尔沃在时隔6年后携旗下多个品牌回归,斯堪尼亚、纳威司达、美国佩卡集团也首次亮相上海车展。

然而,在车展现场的1000多辆展车中,大中型客车却屈指可数,主要功能也只是证明所属汽车集团产品品种齐全,既没有新车发布、媒体见面等活动,也没有被放在显著位置。我国已成为世界客车制造大国,拥有多家年销量超万辆的大中型客车企业,让国内外大型汽车集团趋之若鹜的上海客车展为什么吸引不了这些客车企业呢?

花高价陪展不值

在单双年轮流举办的上海、北京两大综合性国际车展上,国内独立客车企业集体缺席已不是新闻。近年来,虽然两大车展的规模不断扩大,国际声誉和评价也越来越高,却依然不能打动客车企业。

客车企业不参加两大综合车展,费用高是原因之一。根据《2011上海国际汽车展招展书》,本届上海车展对国内展区及国内展商的展位费收取标准是:标准展台1800元/平方米,9平方米起租;室内光地1700元/平方米,36平方米起租;室外光地900元/平方米,100平方米起租。这个标准与国内展位租金最高的上海客车展基本相当,但远远高于其他的专业客车展。

展位租金只是企业参展费用的一部分,而且是一小部分,庞大的布展、人员等开支更让客车企业不得不三思。在这方面,综合性车展的支出也明显高出专业客车展。某知名客车企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仅参加一次上海客车展的费用,就够我们在全国20个省进行巡展的,更不要说综合性车展了。”

最关键的是,综合车展的观众以普通消费者为主,媒体和观众关注的焦点是香车美女,作为生产资料的客车常常被遗忘。花高价只落得“陪展”的下场,企业当然觉得不值。“上海车展虽然有70万人次参观者,但客车用户可能连1%都不到。”一位客车企业人士说。

观展客车人不少

综合性车展上展出的客车虽少,来自大中型客车企业的参观者却不少。每届上海、北京车展,“一通三龙”、丹东黄海、浙江青年等客车企业都会派人参观。由于距离近,苏州金龙今年专门组织技术、市场等部门的人员分批参观上海车展。

客车企业人士参观综合性车展的目的很明确――学习,从汽车技术发展趋势,到展台布置,综合性车展为客车企业提供了向乘用车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学习的好机会。

苏州金龙品牌管理部主任王新亮在上海车展现场转了一天,拍了几百张照片。“我是带着任务去的,重点关注各企业年度品牌传播的重点和展示方式。”他说,这几百张照片主要有两类:一是大型乘用车企业的展台全貌,包括各个角度;二是各展台有创新的展示局部。

在北京、上海车展举办期间,大金龙品牌管理室负责人罗剑总会争取利用出差的机会到现场学习。“在展览展示手段的创新上,客车企业需要向乘用车企业学习。”他注意到,在今年的上海车展上,很多企业的车型展示都用上了iPad。“我去年在汉诺威商用车展上看到过,没想到这么快就在国内车展上大量采用了。”

参展可能性还在

很多人还记得,北京、上海车展上曾经出现过客车企业的身影。那么,随着国内主流客车企业规模的扩大和国际化进程的推进,他们是否可能重返这一舞台?记者采访后发现,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毕竟,在客流量、媒体关注度和展期上,专业客车展与北京、上海车展这样的综合性车展都不可同日而语。

一位资深客车界人士分析说,近些年,客车企业基本退出北京、上海车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车展主办方对客车展商不够重视,没有仔细研究企业的特殊需求。如果主办方能够调整思路,北京、上海车展与专业客车展相比会有一定的优势,尤其是在品牌形象展示方面。

对于客车企业来说,要不要参加北京、上海的综合性车展,显然是一个需要慎重考虑的问题。“北京、上海国际车展的展出面积越来越大,即使紧赶慢赶,一个人一天也看不全。如何在香车美女的包围中如何吸引观众,客车企业必须考虑清楚。”一位业内人士说。

王新亮注意到了问题的另一面。他说:“我特地研究了一家跨国汽车公司展台使用的材料,应该是拉丝铝型材,展示效果完全不是板子上刷漆的概念,不仅质感好,而且对细节的处理很周到,所有断面都打磨得比较光滑。参加这样的车展,没有一定的展示水平是不可能吸引人的。”

记者了解到,2012年北京车展主办方已经向多家客车企业发出邀请,并表示将在展位安排和费用等方面考虑企业的要求。也许很快,人们就会在国内的综合性车展上再次看到国内主流客车企业的身影。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