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价上涨挑动了谁的神经

中国汽车报 2012-02-12 883字

    2月7日一上班,就听同事抱怨“油价又涨了”,几位年轻车主用时下流行的语言叫苦不迭。而笔者只想改一改一句歌词:“你伤害了我,我一笑而过”。国家发改委上调油价不是一次两次了,感觉早已麻木,不如“一笑而过”。


    静下心来仔细一想,突然冒出一个问题:油价上涨究竟挑动了谁的神经?是消费者?是汽车企业?是政府的公信力?还是其他?


    消费者对商品的价格波动最敏感。油价刚刚开始上涨时,车主的反应很激烈。但事实上,历次油价上涨以后,因油价高而取消购车计划的人不多,油价上涨对于国内汽车销售也没有太大影响,大排量SUV依然紧俏,中国仍是全球高档车销售最强劲的市场之一。


    那么,最受油价上涨刺激的是汽车企业吗?好像也不是。国内各大汽车企业并没有因为油价的持续攀升而大规模调整产品结构,一些企业盼了多年的“小排量车的春天”也从未真正到来,新能源汽车尚未凭借油价上涨之力实现产业化。


    最受挑战的是政府的公信力吗?“油价形成机制不合理”、“价格上涨为何不听证”等,这些消费者关于油价的质疑快速地在笔者脑中闪现。但问题似乎不那么简单。作为拥有13亿人口的贫油国,我国对进口石油的依赖度已经超过总需求量的50%。在汽车产销量快速跃升为世界第一、保有量快速增长的形势下,油价怎么可能“四平八稳”地不涨呢?


    一位汽车行业专家曾冷静地说:中国油价会持续涨下去,直到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真正转变到位。由此,笔者又联想到了国外的做法:在经历了数次石油危机之后,欧洲车企研发了成熟的柴油车技术、日本车企掌握了小型车生产秘籍、美国车企率先开启了新能源汽车研发试验,这些都推动了世界汽车产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和技术上的跨越。石油产量和价格作为约束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它的变化必然会加速汽车产业在观念、技术、产品性能上的创新发展,进而触动消费者购车用车、汽车市场销售、汽车文化的全新构建,必然会推动汽车行业向着更高效、更节能、更绿色的方向发展。这一切,都是在经济发展方式相对成熟的状态下产生的。


    一次次看似寻常的油价上涨,挑动的可能是中国经济调整转型的神经。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