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大通V80猛涨六成 路线斗争上汽完胜

方得网 2015-01-13 3600字

方得网  姚蔚

乘用车见长和商用车见长的企业,谁能更好地进军欧系轻客?

2014年前11个月,上汽大通欧系轻客销量为15684辆,同比增长超过6成,远远超过行业8%的平均增幅。已成功成为行业第三极的上汽大通,用自己的成长说明:一个以做乘用车见长的企业,或许可以比以商用车见长的企业,更快更顺地做好欧系轻客这样的商用车市场。

“点赞”——以乘用车思路做商用车

欧系轻客市场一年十几万辆的销量,在整个汽车行业甚至是商用车行业并不足道。但从2010开始,商用车行业结束连年的高增长,欧系轻客这一利润率很高、且仅有两个寡头的细分市场,受到了各大汽车公司的重视。

上汽大通全家福

上汽大通全家福

于是乎,新的品牌如雨后春笋:江淮集团推出了星锐,东风集团推出了御风,上汽集团推出了大通。除了这三家汽车集团的高举高打外,其他品牌也都登台亮相:包括苏州金龙、扬州亚星、黄海汽车和福田汽车等。

纵观这些新进入者,基本是做商用车起家的,江淮、福田与东风均以卡车见长;苏州金龙与黄海以客车为主业;只有上汽,是乘用车行业翘楚。

上汽大通能从众多新进入者中脱颖而出,快速跻身行业三甲,是否与其乘用车的背景有关呢?答案是肯定的。上汽正是借鉴了乘用车的方法来做大通V80,才让大通在新品牌中一枝独秀,并撼动了老品牌的市场地位。

纯电动宽体轻客EV80

纯电动宽体轻客EV80

应该说,上汽大通采用的乘用车惯用的很多做法不但完全适用商用车,而且比市场上原有的方法可能更为有效。

首先,上汽大通V80是完全以市场为导向来做产品的,这对于乘用车市场是必须的,但不少商用车企业并没有把这点做到位。大家可以对比下江淮星瑞、上汽大通和东风御风在产品上市之初,是怎么介绍产品的。除了上汽大通外,不少企业介绍新开发的欧系轻客产品时,往往偏重于大谈产品技术、工艺、实验数据等。但上汽大通的产品发布会中,先谈有多少这类车的需求,比如校车、救护车、专用车、物流车等;其次是谈如何能很好地满足这种需求;最后再解释为什么大通能够做到这些。也正是以市场为导向,上汽大通一上市就以市场最畅销的短轴车作为重点,而有些企业由于缺乏需求分析,刚上市时甚至是以长轴车入市,短轴车直到上市两年后才推出。

另外,不同于传统商用车企业的思路,乘用车企业在推产品前要做详细的可行性分析以及全面系统的规划。因此,上汽大通V80在上市前就做好了一系列规划:长轴车、短轴车,高顶、平顶,左舵和右舵,以及商务版与货用版的不同产品的全部布局。但不少进入欧系轻客领域的车企,推产品时完全没有平台化的设计理念,更没有对车型开发做系统规划,长轴上市后发现满足难需求后再开发短轴;左舵车推出后,出口需要右舵,再去开发时才发现当初设计仪表盘时左右不对称,做右舵车不但要全新设计,还要全新开模,零部件也有众多不通用之处。这样的开发进度与设计理念,如何去和大通PK呢?

2015款V80

2015款V80

再有,乘用车企业基本沿用跨国公司成熟的工业化生产方式,与供应商是战略合作关系,采用“一品一点”(一个零部件品种只用一个供应商)方式。这样做的好处显而易见,零部件供应商愿意为整车企业去开发和改进产品,整车企业必须要加强对零部件商的过程管理和质量控制,零部件的种类少而批量大,易于管理且成本更低。全部欧系轻客行业新进入的企业中,惟有上汽大通实行了“一品一点”。

最后,类似乘用车,上汽大通有更快的市场反馈机制,可以对产品进行有效的持续改进。对于新进入者而言,新产品总是需要做大量的改进。市场反馈机制是否畅通,企业改进速度是否够快,都会影响产品在市场的表现。而上汽大通对于经销商的管理类似乘用车,高度的信息化带来更快的市场反馈速度,产品改进的速度也就更快。正是由于这一点,大通V80这个新兵才能够挑战欧系轻客市场的老兵:江铃全顺和南京依维柯。

“蛮拼的”——用做商用车的精神做V80大通

按照上面的说法,是不是乘用车做得好的企业,都可以做好欧系轻客?是不是做乘用车的企业,一进入欧系轻客市场就有了天然的竞争优势?

答案是否定的。笔者认为,乘用车企业做欧系轻客,可能胜算比商用车企业更低。原因在于,欧系轻客属于商用车范畴,市场特点跟商用车更为接近,干起来很辛苦。乘用车企业方法很好,但能否沉下心来,下功夫在欧系轻客这片土地上垦荒更为重要。

首先,欧系轻客市场总量不大。比起很多乘用车企业一年就是几十万辆上百万辆的销量而言,这个行业一年才十几万辆的销量。辛辛苦苦一年到头不过一年几万辆的销量,一般的乘用车老总哪能看得上这“三瓜两枣”呢? 

再有,商用车市场用户差异性众多,产品型号种类无数。不像乘用车,全部工厂也不过几个、十几个品种。可是,所有商用车细分领域,包括欧系轻客,有个几百、甚至上千的车型品种都是稀松平常的事情。这么多品种,必然对应着这么多的细分市场,不仔细深入市场去研究,哪里能搞得明白用户需求和对应的产品呢?肯不肯下功夫到一线,能不能去做大量的市场调研,对很多做惯了乘用车的企业或者管理者来说,也是一个考验。

全领域MPV G10

全领域MPV G10

还有,商用车用途以营运为主,客户对于产品的盈利能力要求较高。不像乘用车,讲个很好的故事,做个漂亮的包装,就可以赢得一些用户。商用车必须实打实地耐用,用户会锱铢必较地计算油耗,会认真地算维修保养帐。而且,很多商用车是一个家庭养家糊口的收入来源,车辆质量要是不过关,总趴窝,你看用户到时候会不会去堵经销商大门?商用车的可靠性必须要高,否则厂家和经销商的麻烦将会层出不穷。

上汽大通的管理层,从一把手蓝青松到下面的副手和中层,一干人等都是从上海通用等乘用车企业调过来的。最初他们也不太适应商用车行业的打法,不过,大通能够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从上汽乘用车部门过来的这些干部都蛮拼的。这群管理者可以沉下心来,研究最底层的商用车客户的特点是什么,根据商用车客户的特点深入市场一线,大量走访用户,总结经验教训。

其实在最开始,上汽大通也走了一小段弯路。因为商用车与乘用车差别非常大,大通刚开始在很多地方并不适应客户需求。比较难得的是,上汽大通一方面不断去熟悉商用车市场,深入了解市场特点;另一方面,又采用了乘用车行业的先进方法,去满足商用车客户与经销商的需求,不断改进自身。因此,上汽大通才能有了近两年每年几乎翻倍的增长。

有钱就是任性大通目标直指第一

上汽大通V80上市三年多后,达到了1.7万辆的累计销量(2014年全年)和一成以上的市场占有率。那么未来呢?

答案是,未来的目标就是要做市场第一,从行业前三跃升到行业第一。上汽大通为何有如此雄心?

“有钱就是任性”。大通背靠上汽这课大树,财大当然气粗。大通未来要投入100个亿,哪家欧系轻客企业敢比?上汽大通计划在宽体轻客V80和MPV G10的基础上,开发皮卡和SUV两款新产品,在2017年正式投产,将新老产品一起投入市场,全面参与更大的竞争。

再来谈欧系轻客这个大通起家的细分市场。上汽集团副总裁、上汽商用车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蓝青松表示,上汽大通成立的几年时间里,通过摸索,已经基本掌握了如何做商用车的窍道。2014年,在商用车行业微增长的背景下,上汽大通还贡献了70%的市场增量,说明使用的方法是正确的,消费者对大通的产品、技术、价值、服务有了更多的认可。“基于这样的基础,上汽大通对V80的愿景是做行业第一。现实是,大通V80虽已位列市场前三甲,但与前两家巨头差距较大,2014年这种差距正在缩小,再往后就是要赶超前两家。”

至于实现的途径,蓝清松认为,利用好国内和海外两个市场,大通是有机会的。

首先,大通有上汽的集成资源支持。上汽在商用车板块,也集成了上汽包括两个合资企业非常优秀的研发团队,可以未雨绸缪地用技术创新的方法解决问题,包括未来的产品规划。在蓝清松看来,背靠上汽这么一个大平台,上汽大通集成了包括全球研发资源在内的优势资源,还有内部创新的积极环境。“大通已拥有的技术能力,一定能通过创新为客户提供更高价值,在集团充足的‘炮火’供给下,未来的战斗力会更强。”

另外,大通拥有广阔的海外市场。大通V80的产品原型是英国的LDV,在海外市场有着良好的基础,因此,大通在出口方面拥有天然优势。再加上大通这几年对产品的提升和海外市场的开拓,大通已经成为国内欧系轻客出口最多的企业。目前,大通已进入海外34个国家和地区,深度耕耘的市场已经出现。大通的出口从2012年开始,到2013年新车局部突破,再到2014年主抓网络和终端销售,现在已经形成三大市场:第一大市场是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第二大市场是东南亚;第三大市场是南美的智利、秘鲁市场和中东市场。

正是有着集团强大的支持,海外市场广阔的前景,以及崇尚拼搏的企业内部文化,大通面对未来“任性地”提出了“第一”目标。

大通能否得偿所愿?也许更精彩的还在后头。

责任编辑:方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