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大挑战迎面而来 专用车企是坐以待毙还是勇于创新?

专用车那些事 2015-12-28 921字

2015年对于整个专用汽车行业来说绝对是不平静的一年。这一年,既是“十二五”的收官之年,同时也是也是“十三五”发展规划的谋划之年。

“十二五”期间,专用汽车行业在组织结构、市场结构、新产品、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企业运营模式、产品系统解决方案等方面出现了较大的变化。产品结构开始向中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方向发展,产品由普通类大路货产品逐步转至中高端,并且这一转变将始终贯穿“十三五”;专用汽车品种进一步丰富,且与上装零部件基本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专用汽车标准法规体系基本建立;中集车辆集团、中联重科、中航工业等一批大型企业集团初具规模;随州、十堰、梁山等一批专用汽车产业聚集区基本形成。

纵观“十二五”我们不难看出,除了2010年受四万亿投资影响产能达到最高值之外,每年的产销量都同比以往呈现不小的跌幅。当前,中国经济增速持续走低,国内经济发展迈入新常态,专用汽车市场呈现低迷态势,产销出现大幅下滑,整个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这种挑战或许将持续到整个“十三五”。

对于低迷期的专用车行业而言,更大的挑战或许正迎面而来。12月7日,工信部发布了第二批车企劝退名单,对92家不能维持正常生产经营的汽车、摩托车生产企业予以公示,专用汽车成为重灾区,超过总数的三分之二。

工信部部长苗圩说,建立汽车行业的退出机制,就是要打破汽车生产企业资质的终身制,建立起有进有出、优胜劣汰的动态管理机制,督促落后的企业加大技术改造与转型升级,同时,也可以通过兼并重组来不断提高汽车整车企业的生产集中度。

截止目前我国共有1056家专用车企业,产品同质化严重,产业集中度较低。行业恶性竞争层出不穷,非法改装、倒卖合格证等引发的一系列社会热点事件更是让整个行业蒙羞。如果按照政府文件的要求,下一步行业内部的整合将是一个必然发展趋势,行业的洗牌在所难免。

是坐以待毙还是勇于创新?这是每个管理者不得不面临的问题。

有消息透露,随着政府机构的简政放权,将使长期困扰企业的九龙治水局面有望得到缓解,届时政府在专用汽车领域的管理将会更加科学和严格。同时,准入门槛的有序放开,越来越多的国内和国际资本将涌向专用汽车领域。

这“一进一退”,留给专用车企业的时间真的不多了。

责任编辑:方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