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运输或能破解物流行业“痛点”与盈利难题

经济参考报 2016-01-20 1430字

刚刚过去的2015年,“互联网+”被视为中国经济提质增效、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引擎”。英国物流学者马丁·克里斯多夫曾指出:“市场上只有供应链而没有企业,21世纪的竞争不是企业和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和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在互联网+时代,企业要想赢得未来的竞争,就需要主动拥抱“互联网+”所带来的供应链变革和商业创新机遇。

工业4.0、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技术在采购、仓储、配送分拣、运输、协同等环节的融入,使得传统供应链重塑为高度智能化、服务化的智慧供应链。在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高供应链可视性、加强风险管理、改善客户体验和协同管理,开拓全球化市场等方面,上升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其中,供应链数据价值的挖掘在传统供应链向智慧供应链的“进化”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没有海量数据在供应链上成员企业、人、物料等要素之间的充分处理、链接、分享和有效利用,就没有智慧供应链。美国生产与库存管理协会首席执行官Abe Eshkenazi认为,由于互联网+和大数据的发展,很多数据甚至是它的供应商或者合作伙伴的数据都是可以在整个供应链系统内部进行分享的,这就是一大变化趋势。

在传统的供应链中,企业通常是自我管理,各自建立企业信息系统,彼此系统都是异构空间,形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而在互联网+的智慧供应链中,链上企业间有效分享和获得数据信息、快速评估和使用信息,并且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挖掘”出企业经营管理所需的商业智能。

智慧供应链使数据科技日益凸显出其重要性。智慧供应链中的产品研发、设计、生产、销售、服务、物流等环节必须基于数据链接和分享进行再造。企业活动、人、物料等要素与互联网中的数据一一映射,数据信息的流动“承载”着供应链全部要素的流动,整个供应链运作均需要借助大数据来指导规划并驱动运转,使得供应链信息趋于透明,供应链运作管理趋于“智慧化”。

从我国目前企业经营现状看,由于宏观经济整体下行,经济发展进入中低速的“新常态”,市场需求不足,当前许多企业面临亏损、融资困难,实体经济受到电商等虚拟经济冲击效益下降。面对这种情况,传统上依靠继续增加投资、扩大产业规模甚至增加雇员的发展思路已经陷入力不从心的窘境。

2016年,“供给侧结构改革”开始引领中国经济发展棋局。在当前资本、土地和劳动力的成本越来越贵现状下,企业亟待以加强技术创新,提高资本效益,创新产品,建构产业新生态等来实现盈利。智慧供应链在“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方面的巨大潜力,恰好满足了推动企业业务形态、商业模式和技术能力全面升级的内在需求,也是“供给侧结构改革”的重要落脚点。进一步催生了智能设计、个性化定制、服务型制造、工业云、智能化运输等具有代表性的新业态,不断孕育和诞生着新的巨大商机。

作为智慧供应链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智能化运输是供应链上资源社会化属性最强的系统,也是最有希望利用互联网+、数据科技的融合应用实现“共享经济”,从而实现产业升级转型的市场业态。

在流通环节冗长、混乱、低效的传统供应链中,智能化运输将移动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应用在产品可追溯、在线调度、自动配送、智能配货等领域,能够在互联网和云端上实现物流订单便捷管理、合理配载、智能调度、跟踪、交付等运输全程可视化、网络化、标准化、智能化和精益化,能够让物流更加“聪明”。在供给侧真正形成并确立服务为主导的高品质经营,能够创造出新的客户价值,破解行业“痛点”与盈利难题。

责任编辑:方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