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60年 假如没有中国重汽?(下)

方得网 2016-09-17 4604字

这60年里,假如没有中国重汽的存在,中国重卡行业将会是一番怎么样的景象?

谁持彩练当空舞?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

这60年  假如没有中国重汽?(下).webp

对于重卡行业来说,如果说谁在资本市场长袖善舞?谁能够更巧借力外部力量?那也许就只有中国重汽了。

中国重汽不仅在重卡技术上有自己独特的竞争优势,更善于利用资本市场,借力高手,为重汽赢得更多的外界支持。

2007年11月28日,中国重汽正式在港挂牌上市交易。本次发行冻结资金达2840亿港元,每股发行价12.88港元,募集资金超过90亿港元。此次挂牌上市,中国重汽获得超额认购的机会,其招股集资额度一路看涨,从最初市场预计的50亿港元直涨到后来的78亿港元,最终集资总额超出90亿港元,而此前已在香港上市的内地汽车类企业潍柴动力、长城汽车、东风汽车,其上市所募集到的资金分别是11.6亿港元、15亿港元和39.7亿港元。

中国重汽挂牌当日,在港股大盘连连下挫的情况下,中国重汽港股发行认购倍数仍然达到了311倍,募集资金超过90亿元,冻结资金达到2840亿港元,位居香港股市有史以来冻结资金的第8位,也是所有赴港上市的中国汽车公司中从未有过的事情。当香港联交所主席夏佳理的身影出现在中国重汽(香港)有限公司的上市庆祝晚宴上时,保荐机构中金和JP摩根的代表有些不相信自己的眼睛,要知道,香港联交所主席出席上市公司庆祝晚宴,这在其成立的几十年历史中是破天荒的头一次。让联交所和投资者如此看重的不是别的,正是这家中国重卡企业在市场中表现出的实力和所蕴含的潜力。

实际上,这并不是中国重汽第一进入资本市场。早在2003年,中国重汽通过收购ST小鸭的方式,成为ST小鸭的控股股东。2003年9月22日,重汽集团与ST小鸭签署《资产置换协议》,重汽集团以其卡车公司的部分资产和销售公司全部资产与ST小鸭合法拥有的完整资产(含全部资产和大部分负债)进行置换。最终,中国重汽济南卡车股份公司,成为深圳的上市公司。

经历了2003年在深圳上市和2007年在香港上市,中国重汽彻底打通了国际、国内两大资本市场。

这60年  假如没有中国重汽?(下)2.webp

重汽在资本市场上,如鱼得水,在跟与外界合作上,同样也是高手中的高手。

2003年6月9日,中国重汽与沃尔沃合资正式签署了合同。"沃尔沃"合资项目,是国内批准的第一个重型汽车合资项目,对提升我国重型汽车的技术水平、提高中国重汽的核心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马纯济说:"我们引进的绝不仅仅是一个产品,更是请了一个世界级的老师。"2004年10月,中国重汽推出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HOWO系列重型卡车。该车博采世界重卡之长,大量运用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仅企业自己的专利技术就运用了一百多项,多项指标达到世界一流水平。HOWO上市后,就创造了奇迹,2005年销量过万。

6年后,中国重汽又开启了新的国际合作。2009年7月,中国重汽与德国曼公司全面启动战略合作,曼公司出资5.6亿欧元购买中国重汽香港公司25%+1股的股权,开创了中外企业合作的新模式。根据合作协议,中国重汽香港公司出资0.9亿欧元引进曼公司的TGA整车技术,以及全套D08、D20和D26系列发动机,全套车桥和部分传动系统技术。同时,TGA平台上欧III、欧IV和欧V发动机生产技术的使用权也纳入合作协议中。

这60年  假如没有中国重汽?(下)3.webp

在中国重汽同步引进德国曼公司先进技术的过程中,还将德国曼公司的员工培训、品质监督、生产管理等经验融入到中国重汽的品牌培育中。

2015年,中国重汽生产的曼技术产品销量超过万辆。得益于曼技术产品,以自卸车见长的中国重汽,在牵引车市场,也开辟出一片天空。2015年,中国重汽的一举挺近牵引车前三强。

中国重汽通过在对外合作和资本运作方面长袖善舞,也逐渐从一家普通国企成长为资本市场的庞然大物,在国际国内资本市场,舞出了靓丽的色彩。有人说,假如中国重汽没有和曼合作,那么现在的牵引车市场,也许完全不是现在的竞争格局。

谁敢横刀立马?

“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惟我重汽”!(原词为彭大将军)

这60年  假如没有中国重汽?(下)4.webp

就在中国重卡行业纵横驰奔的时候,排放升级成为了中国重卡一道必须逾越的鸿沟。国二升级国三,所有的重卡企业都要面对,可能来自跨国公司的垄断。

彼时,高压共轨中最关键的燃油喷射系统技术基本被跨国公司,比如博世(Bosch)、德尔福(Delphi)和电装(Denso)这样的巨头“垄断”。为了达到国Ⅲ排放标准,几乎所有的国内商用车企业都通过国外技术的引进,选择共轨技术的平台,这使得跨国企业在华形成了电控共轨系统的卖方市场,中国发动机企业因为技术弱势,在与跨国零部件企业合作中话语权相对较弱,谈判中基本没有讨价还价的空间。

面对跨国公司的技术垄断,谁敢“横刀立马”,唯我重汽!中国重汽胆识过人,敢于亮剑,最终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借助EGR技术的国Ⅲ柴油发动机,中国重汽走上了差异化竞争道路,在一直为跨国公司所“把持”的技术领域发出了自己的声音。

这60年  假如没有中国重汽?(下)5.webp

2005年年底,中国重汽技术发展中心组织中国重汽重庆燃油喷射系统公司,历时一年半时间,在国内率先成功完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采用电控直列泵燃油喷射系统和冷却的电控EGR(废气再循环)技术的、满足排放要求的国Ⅲ柴油发动机,这也是当时国内惟一采用EGR技术的国Ⅲ柴油发动机。至此,中国重汽已拥有“电控共轨”和“电控EGR系统”两种技术类型国Ⅲ排放系列发动机。

 中国重汽的国ⅢEGR发动机,由于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因此,可以有效降低国内重卡的产业风险;其次,由于绝大部分零部件都是重汽自行研发,每台EGR发动机比共轨发动机每辆车要低万元左右,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第三,国ⅢEGR发动机的燃油经济性、油品适应性、维修保养方便性,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用户;第四,与跨国企业在华发展,中国重汽产能不受限制,可以根据定单需求灵活组织生产……

在中国重汽的示范效应下,更多的中国重卡企业走上了EGR技术之路,以至于EGR此后成为国三排放重卡的主流技术路线。中国重汽率先开发出EGR发动机,不仅仅让中国重汽赢得了市场先机,也更打破了跨国公司的对高压共轨的垄断。此举也为中国企业迎头赶上,破解垄断,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假如,中国重汽没有在国三升级之际,推出EGR技术发动机,那么EGR或许就不会成为国三重卡的主流,中国重卡的发展史真的或许就要被改写了。

谁下五洋捉鳖?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

在海外,中国重卡中能够称得上“既上九天揽月,又下五洋捉鳖”的企业,也许就只有中国重汽。

这60年  假如没有中国重汽?(下)6.webp

 1990年代初,中国重汽开始了走出国门,那个时候,由于国际市场不认可中国产品,加之中国重卡质量的确有问题,出口难度很大,就更不用说有“回头客”了。

这种情况在中国重汽重组之后发生了改变,随着产品质量的提升,中国重汽开始充满信心地大踏步地冲出国门,走向世界。2004年,中国重汽的出口销量还只有216辆,到了2005年就有了10倍以上的增长,销量跨越千辆,达到了3817辆。

从2006年开始,中国重汽的国际化战略已经排到了四大战略(其他三项战略为技术、低成本、区域化战略)之首,为了大踏步地走出去,中国重汽组建了6个出口部门,其中5个是整车出口部门,一个是零部件出口部门,2006年当年,中国重汽出口达到了5869辆。2007年,重汽出口则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当年出口整车突破了14000辆,销售额达4亿美元。

这60年  假如没有中国重汽?(下)7.webp

2010年,中国重汽海外市场的销量就已经占据重汽集团的1/3。从这个时候开始,中国重汽向国际重卡高端市场进发。2011年年初,在成功开发国(欧)四排放标准重型汽车发动机的基础上,中国重汽自主成功研发国(欧)五发动机,并通过英国车辆认证机构(VCA)认证,获得欧盟E-mark证书。

目前,中国重汽已在40个国家建立了办事处,发展了86家一级经销商,境外组建了6个组装厂,产品已经出口到96个国家和地区,国际市场营销网络体系也基本覆盖非洲、中东、南美、中亚及俄罗斯和东南亚等发展中国家和主要新兴经济体,以及部分发达地区市场。可以说,不但在国内市场,就是在海外市场,中国重汽也都能“谈笑凯歌还”。

假如,没有中国重汽,那么世界上的很多国家和地区,还能看到中国卡车身影吗?也许不能。就像笔者在古巴,看到了很多中国品牌的卡车,那就是中国重汽。

谁人长缨在手?

“今日长缨在手 何时缚住苍龙。”

这60年  假如没有中国重汽?(下)8.webp

如何才能赶超世界重卡的先进水平?唯有创新!

如果说重卡前沿是只苍龙的话,那么技术研发实力,就是中国重汽的长缨。

为了消化吸收引进技术和增强自主研发实力,中国重汽每年投入十六七亿元的研发费用,相关的硬件设施也更新达到了国际水平。

这60年  假如没有中国重汽?(下)9.webp

2015年落成的重汽科技大厦,包含目前国内最大的重型汽车技术中心——中国重汽的技术发展中心。这个中心包括经国家科技部批准的、全国唯一的国家重型汽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质检总局批准的国家重型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和国家级企业技术研究中心,是“三位一体”的科技中心。

科技中心有整车、发动机、变速器、车桥等关键总成及相关零部件的试验室群。其中,整车试验室内投资3000万元的整车道路模拟测试系统,可测试其在不同工况下的整车性能;发动机试验室的第六阶段排放测试台架系统,则是国内第一套同时满足欧盟及美国最新排放法规要求的测试系统。

做世界最好的重卡,重汽已有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可以期待。

谁家风景独好?

“六十年(原文为三十八年)看过去弹指一挥间”。中国重汽,转眼已经走过了六十年的历程。

“踏遍青山人未老 风景这边独好”。中国重汽,走过60年的风雨兼程,留下了60年的好风景。现在的中国重汽,坐拥斯太尔和曼两大技术平台,在重卡的牵引车和自卸车市场都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凭借汕德卡、豪沃、豪瀚等产品,在高端和中端市场都能游刃有余;凭借全国多个生产基地和网络,更是将触角伸到了神州的各个角落。

这60年  假如没有中国重汽?(下)10.webp

“世界比中国大!”,马纯济这样讲重汽的胸怀:中国重汽的下一站将是千亿级企业,国际市场将在中国重汽产销结构中超过1/2;中国重汽要扩大区域,拓展发达国家市场,到‘十三五’末,将中国重汽打造成具有国际化水平的、有自主研发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营业收入过千亿的商用车企业集团。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2016年是推进“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实施及落实“中国制造2025”规划的攻坚之年,也是中国经济进入深度调整和转型的关键之年。这一年,中国重汽将继续坚持创新转型,走出一条质量、品牌、效益三赢的道路。站在“十三五”规划开局的起跑线上,用改革创新贯穿全年工作、用国际化带动企业现代化。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就在2016年的金秋,中国重汽迎来60周年生日,也开启了一个新的篇章,又一个重汽的春天即将到来。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60岁的中国重汽,将再度出发!

(注:所有文中引用诗词作者均是毛泽东,文中引用的一些数据来自网络。)

责任编辑:方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