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校车安全疏忽要靠制度堵

华商报 2017-07-25 836字

近期,河北省发生了四起幼儿园校车遗落幼儿致死事故。2017年7月14日,河北省教育厅发布了《关于强化民办幼儿园接送幼儿车辆管理的紧急通知》,要求各级教育部门对幼儿园全面进行排查。

校车

校车闷死儿童惨剧为何一而再地发生?应当说,几乎所有的惨剧如出一辙,都是疏忽造成的,对于疏忽的原因,又几乎众口一词归咎于责任心缺乏,诸如所有谈及这件事情的人,都提到这么一句话:只要检查一下人数,怎么会落下孩子?而问题在于谁该检查人数,用什么方式来检查人数,显然绝不是道德评价层面上“责任心”所能约束。恰恰相反,要求有“责任心”的人越多,往往越难尽责任,某种程度来说,这也呈现出一种责任分散效应。

例如,跟车老师如果不清点人数,可能存在认为孩子们都下来了,司机也会清车的心理,而司机不认真清车则很有可能会认为跟车老师清点了人数,至于班级的老师忽视掉了被遗忘的孩子,则可能认为孩子没有来,不会想到校车接送环节的疏忽。不难看出,在看似都有责任要求的冗长环节,相互之间并没有起到相互补漏的作用,反而拉大了疏忽的漏洞。

要负责的人太多,必然导致责任的飘浮,结果谁都不负责。用责任给责任打补丁,并不是智慧的管理。从这个角度来看,校车夺命,归根到底其实是管理细节设计的问题,假如清点孩子只由跟车老师一个人负责,相信她会更用心更尽心。

其次,责任的体现并不在于一颗心,而在于实在管用制度得到不折不扣的执行。数数很容易,谁都会,关键是数数必须成为衡量责任的一把尺度,才能会成为严谨的习惯。譬如,跟车的老师负责安全时,每个孩子上车时发一个手环,下车时下来一个孩子收回一个,数量差不差一目了然,简单易行,判断直观,也便于监督。

防范校车夺命,宜从小处着手,少一些层层的责任压力传导的“补丁撂补丁”,力避责任飘浮,相反,要缩短责任链条,规范制度并督促强化执行力,无论有证无证的幼儿园,只要有校车接送孩子,让他们固定专人、采取规定的方法“数好数”,想必并不难,关键是监管要落地有痕。

责任编辑: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