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打造千亿元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

滁州日报 2017-08-03 3428字

滁州迎来了“大江北”时代。连日来,沃特玛新能源汽车标准化厂房施工现场一派热闹,工人们正在对二层主体模板进行拆除。据了解,该项目占地133亩,投资25亿元,项目建成后生产磷酸铁锂电池3GWH,产值可达60亿元。

新能源汽车产业是生机勃勃的“朝阳产业”。近年来,滁州市依托本地较好的传统汽车产业基础,抢抓国家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战略机遇,一手抓现有企业改造升级,一手抓品牌企业招引培育,有力促进了全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初步构建以新能源乘用车、商用车、专用车、动力锂电池等为支撑的产业体系,聚力打造千亿增长极。

科学布局 招大引强

打造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加强顶层设计,科学谋划,全面布局。先后出台《关于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和推广应用的实施意见》《滁州市千亿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发展规划》等系列文件,明确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目标、思路、路径及任务,全力打造完整、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体系,力争“十三五”实现产业超千亿元。

根据规划,到“十三五”末,全市力争实现年生产各类中低速电动乘用车40万辆、高速电动乘用车10万辆、大中型电动客车、校车1.5万辆、各类电动专用改装车2万辆、锂电池40亿ah、变速传动系统20万套、电机及其控制系统40万套、电池充换系统1万台套和电动辅助系统50万套,进而形成产业规模优势和集群优势,新能源汽车产业投资300亿元以上,产值达1100亿元以上。

产品层面,打造三大类整车产品和六大关键零部件品牌。三大类整车产品为大中型电动客车、校车,高速、中低速电动乘用车和电动专用改装车,抢占国内市场,部分产品进军国外市场;六大关键零部件品牌为电池材料、电池、变速传动系统、电机及其控制器、电池充换系统和电动辅助系统等,力争大范围配套国内新能源汽车,实现产品上的品种优势和品牌优势。

针对现有汽车及零部件企业,滁州市持续实施“千亿技改”行动,聚力项目建设,培育龙头梯队,推动转型升级。安徽猎豹相继实施10万辆SUV及皮卡、1万辆新能源汽车等技术改造项目,工信部新能源乘用车生产资质成功获批,2016年实现产值77.3亿元,2017年全力冲刺百亿目标。天康特种车、兴扬汽车、扬子客车、天康集团通过技术改造升级,具备新能源专用车、商用车及动力锂电池生产能力,已全面投产,产品体系日趋完善。中航工业汽车钣金、亿利净化汽车空调滤、嘉远电动车等一批重大项目建成投产、达产达效。

聚力精准招商,接二连三加入的“新军”更是让滁州新能源汽车产业声势渐成。近海集团投资39亿元的新能源汽车制造项目,长久集团投资26亿元的轿运车、专用车生产及物流项目,沃特玛投资25亿元年产3GWH电池生产线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合众新能源投资15亿元的汽车系统项目,蓝天新能源投资15亿元生产电池电机电控……滁州市紧盯国内外重大新能源汽车企业生产力布局,先后引进一批“重量级”项目,打造全产业链,蓄积起滁州经济转型发展的新动能。

目前,滁州市已初步构建了以安徽猎豹新能源乘用车、扬子客车新能源城市客车、天康新能源专用车和低速电动汽车、嘉远低速电动汽车、天康动力锂电池为支撑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体系。

创新引领 转型升级

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做大做强

“猎豹汽车不仅拥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研究中心,还与合肥工业大学、上海迅捷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南汽集团汽车工程研究院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汽车系统校核、零部件开发和试验方面进行合作,加快推动产品开发和智能制造,全面激发创新活力。”安徽猎豹副总经理谢有浩告诉记者。

创新是产业升级最不可或缺的要素。为了提升新能源汽车产业核心竞争力,助推产业做大做强,近年来,滁州市汽车及零部件企业着力加强产学研合作,与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上海分中心、清华大学、东风设计研究院、合肥工业大学、滁州汽车与家电技术装备研究院建立了深度的产学研合作,企业研发能力明显增强。

其中,天康集团与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合作建设院士工作站,开展钛酸锂电池长寿命研究。嘉远电动车与清华大学新能源汽车研究院合作开展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天长缸盖与天津大学、北京机床研究所、大连理工大学、东南大学的合作活动中,充分利用高校的人才资源、实验手段、信息资源等,联合进行新型发动机气道、水道和油道系统研究及中压增冷缸盖的开发。

近年来,全市新能源汽车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升。目前全市汽车行业拥有1个国家级、10个省级、24个市级企业技术中心,3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著名商标,6个安徽省名牌产品,拥有专利184件,其中发明专利18件。汽车制造企业装备技术水平不断提高,重点企业不断加大技术改造力度,购进了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加工中心、数控机床、高精度设备等先进装备,装备水平达到或超过了全国同行业平均水平,如猎豹汽车焊接、喷涂、装配线,全柴缸体柔性加工生产线、柴油机在线检测线、新型铸造和消失模铸造生产线,天长缸盖柔性加工生产线等都在业内树立了标杆。

“十三五”期间,创新驱动还将进一步助推滁州市新能源汽车技术和产业发展。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在科技创新方面,滁州市将进一步建立完善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按照“大企业建中心、小企业搞联合”的原则,支持企业创建研发中心或技术联盟,提高核心竞争力;搭建产学研对接交流平台,引导企业与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长期合作。

在人才培育方面。建立高层次人才选拔和激励机制,政企联手,通过技术入股、股权激励、提供生活便利等形式多渠道招揽高层次人才。建立中间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实施大专院校、职业院校与企业联合办学计划,设立“新能源汽车制造专业”,实行“订单式”教学,实现汽车产业中间层次人才的本地化。

在品牌创建方面,把品牌创建提升到企业经营的战略层面,组织本地新能源汽车及其零部件企业开展认证、参加展会、发展电子商务等,与国内外大型整车企业结成战略联盟,搞好配套服务。引导企业实施品牌带动战略,争创知名品牌。

夯实保障 完善配套

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

根据《滁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和推广应用的实施意见》,明确到2020年要建成产业化水平高、技术先进、配套设施齐全、服务完善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体系,构建完善的新能源汽车消费、服务体系,建立与新能源汽车消费配套的充电系统,完善政策支持,制定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设立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加大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引导完善新能源汽车金融服务、加强人才保障、加大宣传力度等6项保障措施。

以项目支撑,滁州市做好招大引强,按照“建链、补链、强链”要求,围绕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条的各个环节,聚焦新能源汽车整车及核心零部件企业,特别是列入工信部新能源汽车整车和电池公告目录内的企业,推动具有产业带动力的大企业、大项目加速落户滁州,全力打造新能源汽车三大类整车产品和六大关键零部件品牌。做好项目推进,精准帮扶重点项目,加强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保障,力促项目早落地、早建成、早见效。做好育大培强,制定“一企一策”,推进本地新能源汽车和传统汽车企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

强化要素保障,以政府资金投入为引导,采取市场化运作的办法,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多渠道筹集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资金,支持新能源汽车项目引进、技术研发、共性技术平台建设、骨干企业发展和推广应用等。工业用地指标也向新能源汽车产业项目倾斜。市经开区设立6亿元汽车产业基金,苏滁现代产业园设立10亿元“调转促”产业发展基金重点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为构筑集聚发展平台,滁州市规划建设了以苏滁现代产业园为主体,滁州经开区、天长经开区、中国玉成(凤阳)报废汽车循环经济产业园等园区共建,总面积达10平方公里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积极引导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项目、技术人才、科技平台向园区集聚;国内占地面积最大的定远汽车试验场,为新能源汽车测试和研发提供便利。

夯实基础配套是推广新能源汽车的关键。滁州市开展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建设示范、攻坚行动,已建成充电站6个,充电桩35个,“十三五”期间将建设公共场所各类充电桩不少于1600个。此外,滁州市将尽快出台全市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建设总体发展规划,确定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建设发展目标、建设规模和建设标准。按照适度超前、布局合理的原则,积极利用城市公共停车场、小区停车位、加油站、加气站等现有场地和设施,合理布局,加快充电站、充电桩等设施建设。

责任编辑: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