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客车一定会战胜传统客车吗?至少它改变了客车行业的格局

方得网 2017-10-28 2021字

方得网 原创

“中国客车行业近年来可谓是‘风云变幻’,改变了此前十几年都没变的竞争格局。” 近日,在2017中国客车蓝皮书论坛上,方得网总编辑姚蔚认为,“新能源化改变了客车竞争的格局。”

方得网总编辑 姚蔚

方得网总编辑 姚蔚

新能源化改变了客车行业“一通三龙”的格局

从2009年开始,国家颁布了鼓励新能源客车的一系列政策,导致大量资本进入客车行业。这不但使原有企业开始发生分化,也引入了不少新进入者。客车行业的竞争格局因此而发生了变化。

新能源客车  

 “也正是在2009年,有不少非客车原生企业在这个节点加入客车行业。到2016年,已经维持了十几年时间的‘一通三龙’竞争格局发生了改变,前四名中有两名易主;中通客车和比亚迪客车上位。”姚蔚提出,现有客车行业的前十名出现了很多全新面孔,大部分是因为看好新能源的未来市场,以新能源客车产品进入的,比如比亚迪、银隆等等。在客车行业排名前十的企业中,比亚迪已经达到了行业第四,珠海银隆新能源的市场份额达到了4.5%,中车电动销量达到了4000多辆,南京金龙销量7000多辆。

她还分析,“除了2009年这个时间节点外,由于2015年的政策补贴达到了高峰,当年也是外界资本进入客车行业的高峰。这些企业多为新能源零部件的供应商,例如,比亚迪、银隆、中车。这些强势进入客车行业的企业开启了“攻城略地”的模式,收购兼并了不少客车企业,改变了客车行业的竞争格局。他们除了有雄厚的财力,更有技术。” 

新格局的产生带来客车市场的三大变化

客车的新能源化不但引入了外界资本进入,也引发了客车企业生产发展模式的分化。

新能源客车1  

 

姚蔚分析,“客车企业发生的变化有三方面。首先是生产模式,新的竞争格局下,许多客车企业由单一建厂模式改变为多地建厂。其次是制造模式,很多企业由不生产零部件改变为大部分客车企业自主生产零部件。另外就是销售模式,原来大部分采用直销或经销;新能源化产生了新模式,就是投资换市场的模式,在很多地方投资建厂获得一些大量的订单。”

她进一步解释说:第一,生产模式方面,以比亚迪、银隆为代表的企业,由原来的单独建厂变化为在各地建新厂。全国十几家的工厂采用同样的生产模式、管理办法,联合生产批量的订单。

第二,在制造流程方面,客车行业新能源化之后进入的新企业,以比亚迪、银隆为代表的企业使用的零部件绝大部分都是自己生产。此外,这些新企业的进入让传统企业也有了改变,比如宇通,改变为在传统客车零部件方面采购,在新能源客车方面采用零部件自造(像电机、电控等等)。

第三,在销售模式来看,客车行业新能源化后,使原来大部分采用直销模式的传统客车企业采用了投资建厂获得大量订单的方式。这种模式可以很多工厂联合生产,达到缩小物流费用的效果。

   姚蔚还提到,“此外,客车企业提供全套解决方案代替了传统的点单模式。新能源客车的销售不仅包括了车辆,还要提供全套解决方案,包括充电设施、充电模式、运营模式、运营线路、后期维修保养都要提供全套的解决方案,使得客车企业的销售有更多的附加价值。”

新格局下如何不被“大浪淘沙”?

从客车行业新能源化后的变化可以看出,企业争取地方订单的模式都与过去大不相同,这使得一些客车企业难以生存,老牌的客车企业在新能源化的浪潮中逐渐淘汰,面对这样的新形势怎样保持竞争优势?新企业又如何能站稳脚跟?

新能源客车2  

姚蔚现场与大家分享了她的三方面看法,“我认为,在新格局下,客车企业想要取得竞争优势在三方面:降低总成本,差异化和专一化。”

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降低成本。姚蔚认为,现在的客车企业基本通过三个方面降低成本,第一个就是自制零部件。“比如宇通,通过自制新能源客车的零部件,车桥等等来降低成本。另外,比亚迪通过共享来降低成本,通过研发、销售渠道网络、资源采购的共享来降低成本。还有是通过其他领域以及全产业链通吃,来降低成本。这使得以前销量不到一千台的企业越来越没有生存空间,逐渐被兼并、收购合并到其他的客车企业。”

第二个方面是差异化。姚蔚分享了银隆的例子,“例如我的客车总成本并没有优势,但是有差异化,比如说银隆的快充模式、钛酸锂的电池跟别人不同,这就是差异化优势。”

最后一个方面是专业化。姚蔚表示“许多客车企业用只为当地服务这样的方式来吸引用户,通过针对当地运行的特点来定制车辆,虽说这种模式可能在总成本没有领先,差异化优势不明显,这种专业化的模式依然存在,但不是一种主流模式,只有很少的企业通过这种模式生存。”

最后,针对“纯电驱动会客车行业是未来的主导方向吗?什么样的企业能够胜出?”这样的问题,姚蔚表示,“纯电驱动是不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不好说。但是,凭借纯电动吸引了人才、资本和技术的企业来说,他们只有使用这些力量不断创新,才能在一波一波的市场竞争浪潮中永立潮头。”

责任编辑: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