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江淮合资剑指商用车 “馅饼”还是“陷阱”?

方得网 2017-12-06 3387字

方得网 姚蔚 舒曼

大众与江淮在中国欲成立合资公司,意在“商用车”,这究竟是“馅饼”还是 “陷阱”呢?

一方面,大众在中国的两个合资公司——一汽大众和上海大众,非常成功。大众与江淮将要成立的在华第三家整车合资公司,会是有一个巨大的“馅饼”吗?

另一方面,在中国,众多跨国商用车巨头,沃尔沃、戴姆勒、曼恩、依维柯,都“栽”进过合资的陷阱。大众,会不会也载进商用车合资的“陷阱”呢?

大众与江淮合资,究竟会是“馅饼”还是“陷阱”?

请看,来自方得网的分析

江淮-大众logo  

大众与江淮 各有所图

11月27日,江淮汽车发布公告称,大众汽车集团、大众汽车集团( 中国)与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简称江淮汽车)计划共同研发、销售多用途汽车( 包括但不限于皮卡、 MPV、电动商用车等)车型。

可以看到,新的合资公司,重点是在“多用途”领域。既然是多用途,显然又有乘用车的用途,兼有商用车的用途。

对于江淮而言,看中的是大众在中国乘用车市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更是希望能够步上汽大众和一汽大众的后尘,赚个盆满钵满。

而大众而言,看中的是江淮在商用车和电动车领域的领先优势,希望在中国乘用车市场已经大获全胜的基础上,再下一城,在中国的商用车市场也能分得一杯羹。

现在的问题是,大众在中国与上汽、一汽的合资都非常成功,大众与江淮合资剑指商用车,能获得同样的成功吗?

“馅饼”说

对于江淮汽车来说,与大众合资会不会步上海大众和一汽大众的后尘,成为大众在华有一家成功的合资企业呢?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上海大众和一汽大众耀眼的业绩,足以让无数自主乘用车企业“眼红”。

从成立起,上汽大众与一汽大众就是中国乘用车市场的翘楚,2016年分获得乘用车市场销量的冠军和季军。当年,上海大众销量超过了200万辆;一汽大众,销量超过197万辆。

江淮汽车,2016年销售各类汽车产品共64.33万辆,其中乘用车销量36.73为万辆。

按照国家规定,每个跨国公司在华每种类型的整车(乘用车和商用车)最多只能成立2个合资公司,而大众在乘用车领域已经用完了指标。此次,江淮和大众拟成立的公司,目标领域是商用车,而大众在商用车领域还没有整车合资公司。这就让江淮和大众的合资公司符合中国法规。

可以看到,虽然江淮和大众目标是商用车公司,但其目标是多用途汽车,显然,这个多用途,除了商用功能外,也兼具载人功能,也可以说相对于纯粹的卡车和客车而言,多用途汽车也有诸多乘用车的特性。

上海大众和一汽大众在乘用车领域独领风骚,而江淮和大众未来的公司,完全可能在MPV领域和皮卡领域,以大众的品牌和技术做背书,取得市场的成功。

江淮和大众的合资公司,能够步上海大众和一汽大众的后尘吗?即使江淮和大众的合资公司销量只有上海大众的五分之一,那也有40万辆之多,超过了江淮乘用车2016年36.73万辆的销量,这算不算是一个天大的馅饼呢?

而江淮作为中国商用车行业销量的亚军,也让大众心动。如果双方联手,优势互补,在竞争还不算白热化的皮卡和MPV市场赢得先机,那么对大众来说,将会在中国的销量再上层楼。

也许正因为如此,国内众多媒体,也都看好本次江淮与大众的牵手。

江淮大众  

 “陷阱”说

尽管国内媒体几乎一边倒地看好大众与江淮的牵手,但是,也有部分媒体对此次合作,充满了担忧。看空的媒体几乎都是商用车媒体,这也包括方得网。

为何乘用车普遍乐观,而商用车媒体相对悲观呢?这是因为,在中国,乘用车领域,合资企业风光无限;而商用车领域,无数的合资企业却黯然关门或者艰难运行,这从中国商用车市场,几乎都是中国品牌一统天下,就可以看出。

实际上,从上世纪末开始,欧洲大牌商用车企业纷纷投身中国这块热土,不过,大部分却又铩羽而归。在这串失败投资名单上,几乎包括欧洲众多知名的商用车企业:戴姆勒、沃尔沃、依维柯、曼恩……

1996年9月,扬州亚星集团携手戴姆勒-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各出资50%共组建了扬州亚星奔驰客车公司。双方总投资为9550万美元。2006年4月,戴-克方提出,将其在亚星奔驰中的50%股份以1欧元的象征性价格转让给合作伙伴亚星集团,并补贴1000万欧元安置职工。2007年3月戴-克出售在亚星奔驰的持股,正式结束与扬州亚星长达10年的合作,。

2000年,长江客车与意大利依维柯合资,成立“常州依维柯客车有限公司”。成立的合资公司总投资额为82851万元人民币,双方出资各占50%。公司经营年限为30年。2006年7月,合资双方不欢而散。

为了解除这段婚姻,依维柯以1美元的价格向中方转让了其在常州依维柯汽车所持有的50%股份,同时,依维柯391系列客车底盘、12米系列客车等技术也都留给了常州长江客车厂。可谓代价巨大。

2002年1月,德国曼公司牵手宇通客车组建成立猛狮客车,注册资本1.5亿元,总投资约3亿元人民币,双方各出资50%。2002年成立后,猛狮客车的经营一直处于亏损状态,截至2008 年12 月31 日,累计亏损9426.54万元。2009年宇通与曼恩分手,曼恩最终以1欧元的价格转让了其在猛狮客车的所有股份。

2003年6月,中国重汽和沃尔沃集团,建立了投资16亿元的济南华沃卡车有限公司。两年后的2009年11月16日,沃尔沃集团和中国重汽正式分手。按照双方的协议,出售全部股权的沃尔沃方面选择了彻底放弃。

在中国,乘用车领域,合资企业风光无限。但在商用车领域,或许就是“风险无限”。

为何乘用车合资企业成功地占领了中国市场,而商用车企业,在中国的合资公司却以失败而告终呢?这也许在于中国汽车市场开发前,本身就在商用车领域有着不错的基础,而且,商用车用户,更关心的是能不能挣钱。中国的商用车,量足价忧,自然得到了用户的追捧。

大众与江淮成立的商用车合资公司,会绕开商用车合资的“陷阱”吗?                     

大众轻型商用车曾经的“走麦城”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江淮与大众的合资公司,针对的并非狭义的车乘用车,也不是典型意义的商用车(卡车和客车)。

本次合资,主要目的在与研发与销售多用途汽车(包括但不限于皮卡、MPV、电动商用车)。这被不少媒体评为聪明的做法:因为不仅巧妙的避开了之前大众合资的车型产品领域,而且,这个细分领域大众在中国销量并不高,合作伙伴江淮又有该细分领域的市场基础,还成功避开了政策的限制。一举多得。 

不过,说到这个“多用途车”,大众在中国其实还是有过生产的,不多,却没有其生产商——一汽大众的其他车型,那么光鲜。

一汽大众,成功地生产了很多经典车型:捷达、宝来、速腾等等。但是,还有一款已经被人忘记的开迪,却是一款很失败的车型,而这个车型,恰恰正是大众集团的商用车车型,也是一款多功能车。

成龙代言的一汽大众开迪

成龙代言的一汽大众开迪

开迪(caddy),是大众在第5代高尔夫技术平台pq35上开发出的小型多功能车,可以称做紧凑型多功能车cMpv(compact multi-purpose vehicle)。2004年2月在德国本土投放,2005年在一汽大众生产上市。

开始,中德双方都对开迪这款多用途汽车寄予厚望,并不惜血本请来成龙给它做广告。当年,成龙的电影《神话》创造了喜人的票房成绩,但是成龙代言的开迪却萎靡不振。开迪,并没有像一汽大众其他车型那样,赢得中国消费者的心,最后只有黯然退出了中国市场。

合资到底会带来什么?

江淮和大众合资,也或许,既不是得到了天大的“馅饼”,也不会走入“陷阱”。

合资,从来都是充满希望而又存在风险。大多数的合资,既并没有像上海大众和一汽大众那么好,也不像亚星奔驰、常州依维柯那么糟。

就像江淮与纳威司达的成立的发动机合资公司。2012年,江淮与纳威司达的发动机合资公司在京揭牌。2014年媒体这样报道:“根据江淮纳威司达目前的5年战略规划,新基地的年产能承载量将在五年内达到20万台,现阶段年产能力可达10万台。同时,合资公司2014年的销量目标为71000台,未来4年的年均销量增幅预期将达到20%至30%,并在2018年实现年销量20万台的目标。”

2016年,江淮销售柴油发动机85202台(江淮所有的柴油发动机都由江淮纳威司达生产),这其中,江淮生产的迈斯福发动机总销量为20132台。

显然,这一销量与合资前的美好规划有些距离。不过,就在2016年,江淮纳威司达的销量增长为24.68%,远超柴油机行业12.05%的平均增幅。

现在,江淮与大众在轻型商用车的合资序幕已然拉开。合资公司,已经开始了万里长征第一步。

究竟是“馅饼”还是“陷阱”,现实永远都比小说要精彩。

责任编辑: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