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由弱变强到成为世界第一 宇通打了怎样的翻身仗?

蓝皮书 2018-04-29 3286字

节选自《中国客车蓝皮书(2016~2017)》,该书是方得网组织国内客车行业专家与学者,编写的有关中国客车行业2016~2017年的年度研究报告,本年度报告关注客车行业的发展全貌。

二  产品创新,驱动宇通前行

宇通在由弱变强、由领跑国内市场到成为世界第一的过程中,依靠产品创新,在市场上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如果说,管理创新是宇通领先的保证,那么,产品创新就是宇通前进的“排头兵”。

(一)靠产品创新打翻身仗

上世纪90年代初,被完全推向市场、需要自谋出路的宇通曾出现短暂的“危机”,产品滞销,资金紧张,员工思想混乱。

改变宇通生存不下去困境的,也许要归功产品创新——一款卧铺客车的开发。

有一次,时任宇通试制车间主任的汤玉祥坐火车时突发奇想,既然火车可以有卧铺,客车为什么不能?1992年,宇通成功研制出国内第一辆真正意义上的卧铺客车。一经面世,宇通卧铺车便大受欢迎。这款创新产品,不但拯救了整个客车厂,使宇通纾困,也奠定了其日后高速发展的基础。

1993年,在汤玉祥的带领下,宇通对之前的卧铺客车又进行了改良,推出了当时行业内最具影响力的一个产品系列——“宇通红”,这也被视为宇通第一代产品,以ZK6980WD-1为代表。1994年,当全国客车行业迎来了“寒冬”时,宇通客车的“宇通红”系列产品却火爆异常,销量几乎翻番。

产品创新,让宇通脱困,让宇通从激烈的市场搏杀中胜出,也让宇通深知,围绕用户需求不断开发新产品,才能维持企业旺盛的生命力。

(二)开发新能源产品,提早下手+坚持不懈

经营企业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任何行业都始终面临行业内企业的竞争,以及行业外企业不断进入形成的新的竞争。

客车的电动化,在带来新机会的同时,也更带来了大量的新的竞争者。我国从2009年开始正式启动新能源汽车“十城千辆”的推广示范工作,让众多曾经的“门外汉”也进入到客车行业。此后,客车行业的竞争再度升级。

宇通作为老牌客车企业,自然也受到了大量“新进入者”的挑战。客车电动化走过了8年的历程,无数的传统客车企业都被新进入者抢占市场,生存空间不断变小。而宇通,不但能够继续保持传统客车的优势,在新能源客车上,更是销量领先。

面对大量的外来强手,宇通为何还能够始终保持领先呢?这也许要归功于宇通对新能源产品的的持续创新。

早在1999年,宇通开发出第一款纯电动客车,2005年研制完成首款混合动力客车;2007年底,成立了混合动力产品专项团队,2008年完成低地板混合动力客车开发,并示范运行服务于北京奥运会。

宇通能早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化推广政策10年,开始着手储备技术,源于其一贯的发展策略:开发技术要提早下手,要有产品储备。对于新能源客车,宇通始终坚持混合动力→插电式混合动力→纯电动→燃料电池的技术路线。

“十城千辆”政策颁布之后,宇通仍然没有急于将产品推向市场,而是在持续对新能源客车的软硬件进行大力度投入的同时,开始为新能源客车的规模化做准备。

2009年,宇通开始筹建新的先进生产线;2011年7月,宇通节能与新能源客车产业化新基地奠基,该基地最初投资成本24.35亿元,后来追加投资至38.6亿元,其规划产能也相应地从1万辆增加到3万辆;2012年11月27日,宇通节能与新能源客车基地的第一辆新能源客车正式下线。

前期的持续投入最终为宇通带来了可观的回报。2012年,宇通混合动力客车因出众的节油性受到全国各地的客户追捧,订单纷至沓来。当年,宇通新能源客车销量达到了1840辆,销售额突破20亿元,位居行业第一,市场份额达到了27.8%。

到了2013年,当政策转向扶持插电式混合动力客车与纯电动客车时,宇通凭借前期充分的技术储备,获得了更大的成功。当年,宇通在新能源客车的市场份额达到了30%。

宇通对新能源客车的研发和探索仍在继续。2013年,宇通推出“睿控”技术平台,混合动力、插电式、纯电动共平台开发,批量应用于6-18米新能源客车;2014年,国家电动客车电控与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落户宇通,总投资3.3亿元,重点研究电动客车的电控与安全技术,用于提高电动客车经济性、可靠性和安全性,从技术层面解决新能源客车推而不广难题;2014年,宇通提出“E产品、易配套、逸服务、亿金融”的宇通纯电动客车整体解决方案,积极推动新能源客车的市场化进程;宇通主持完成的“节能与新能源客车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项目获得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这标志着我国汽车企业在新能源关键技术研发领域获得重大突破。宇通也由此成为我国新能源汽车领域唯一获奖的汽车整车企业。

2016年,宇通新能源客车总销量超过2.6万辆,创下了国内客车企业新能源客车年销量的纪录,保持了全球第一。

正是不断创新,永不满足,宇通才能始终跟上,甚至前瞻性预测到最有前景的市场。

(三)研发专用校车,运送温暖和责任

在中国的很多城市,宇通成了校车的代名词。在中国运行的校车中,每两辆就有一辆是宇通校车。

宇通能够几乎成为中国校车的代言人,这不仅因为宇通在产品创新方面的执着追求,也在于宇通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十几年前的中国,“校车”对中国老百姓来说,还是一个陌生的概念。但彼时的宇通已经预判到了这种产品在中国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2005年,宇通成立了业内第一个专门的校车研发团队,致力于为中国的学童提供专业安全的交通解决方案;2007年的上海客车展上,宇通在业内率先推出“阳光巴士”学童校车;2008年,当国内校车标准仍处于准备阶段,宇通再度推出了国内首款“长鼻子”专用校车产品ZK6100DA。

作为接送孩子上下学的交通工具,校车的安全问题一直备受瞩目,与之相关的每一个消息都会牵动家长和媒体的心弦。校车生产企业能否确保车辆的安全性,是衡量其践行社会责任的一把标尺。宇通通过长期市场实测,深入研究与理解学生从“候车-上车-乘车-下车”全过程中的各种风险场景,归纳总结出一系列标准校车安全因素,并针对性地制定了各种预防措施与方案。

“在运送每一个孩子的同时,也在运送温暖和责任”,这不仅是宇通校车的设计原则,也是宇通人坚守的理想。

目前,宇通已形成5米到11米、19座到56座的全系列产品,可满足从幼儿到中小学生各年级段的乘车需求。2016年,宇通校车销量占到校车市场总销量的36%,稳居行业首位;2017年上半年,宇通客车共计销售校车产品3323辆,在同比下滑14.35%的校车领域,宇通以高达37.7%的占有率依然排名榜首。

(四)宇通T7,填补自主品牌高端公商务车市场空白

一直被丰田柯斯达等国外品牌垄断的高端商务车市场,中国品牌可以“填补空白”吗?

2013年,宇通专门成立高端车项目组,开始研发中国自己的高端公商务车。两年间,宇通动用了100多人的专家研发团队,投资将近4亿元。2015年5月11日,宇通高端公商务车T7正式亮相,填补了自主品牌高端公商务车市场的空白,正式向国外品牌宣战。而这款车之所以取名叫做“T7”,也是取其谐音“提气”。

T7的诞生完全是客车行业创新性的成果:它是国内客车行业第一款真正按乘用车的开发流程正向开发的车型。T7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在于研发团队前期做了大量的调研工作,详细、准确地了解到潜在客户的实际需求,对产品的设计、零部件采购、质量控制、生产、试验、交付等流程严格按照程序进行,全部过程超过了18个月。

另外,在车身精度方面,T7也有很多创新。在T7之前,国内之所以没有一款能媲美进口车的高端车型,原因之一就是国内厂家做不到或者说做不好精度控制。比如传统上,我国客车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经常会用到卷尺,用人工来测量产品,这会导致参数的精度不够,容易出现偏差。而在T7的专用生产线上,会用到200套夹具来确保产品参数准确无误。宇通要求夹具定位销精度为0.1毫米,定位块0.2毫米;整车精度正负不超过1.5毫米,而行业一般水平是3毫米以上。正因为如此,过去客车生产出来要后期修补车身上的各种瑕疵,而T7通过严格的精度控制,能够一次装配到位。

自2015年正式上市以来,T7先后成功服务于“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上合总理会”、“全国两会”、“博鳌亚洲论坛”、“G20峰会”,以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端论坛等大型国事活动,成为中外盛会高端服务的“标配”用车。

责任编辑: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