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起!一大波商用车政策即将实施(速速收藏)

方得网 2018-05-22 1985字

方得网  小方 

眼看着2018年马上就要过半。这半年,因为双积分、轿运车治理、新能源补贴政策等等,商用车圈上演着相当精彩的“剧集”。客车企业的营销人员还没过完新年就奔向了市场,重卡企业频出轿运车大单……

从2018年7月1日起,又有很多汽车新政将要实施,不少还和商用车息息相关。

下半年,有哪些政策会在商用车圈掀起风浪?你的车还能在什么地方“奔跑”?哪些让你做梦都想买的车是不是上市了?你的驾驶证、牌照是不是还合规?

方得网接下来整理下2018年下半年即将实施的一些新政。

全国

全面禁止不合规车辆运输车通行

按照GB1589要求,2018年1月1日开始,车辆运输车运输市场将以铰接式车辆运输车、中置轴车辆运输车两种合法车型为主。

                           

政策盘点  

按照《车辆运输车治理工作方案》要求,在2018年6月30日前,全面完成所有不合规车辆运输车的更新改造。从2018年7月1日起,全面禁止不合规车辆运输车通行,符合《汽车、挂车及汽车列车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GB1589-2016)要求的标准化车辆运输车比重达到100%。

小编寄语:

早在2016年,超长轿运车(飞机板)就被交通部列在了治理工作当中。进入2018年,交通部更是对轿运车治理下了重拳,并于5月初,发布了《关于深入推进车辆运输车治理工作的通知》。该《通知》对不合格轿运车提出了四项重罚措施。

所以,快别让不合规轿运车再上路啦,不然要被重罚的。

全国

挂车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

政策盘点

5月1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出,“从今年7月1日至2021年6月30日,对挂车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

小编寄语:

根据中汽协数据,2017 年我国半挂牵引车销量约为58.3 万辆。目前,我国一辆半挂牵引车车头基本对应一辆挂车,而我国挂车售价区间大致在6 万元至15 万元,均价在8 万元左右,车辆购置税减半将节省购置成本4000 元左右。

开挂车的小伙伴,这个政策值得期待呦!

全国

取消蓝牌货车从业资格证和营运证

5月1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出,“从今年7月1日至2021年6月30日,取消4.5 吨及以下普通货运从业资格证和车辆营运证”。

政策盘点1  

小编寄语:

开蓝牌货车的卡友一直都在呼吁取消营运证,现在终于如愿以偿了。而且带给他们的利好可以用一个字形容,那就是“省”,省时又省钱。

找黄牛提早排号审车,和因流程不熟悉而与有关部门频繁“打交道”等等事情,卡友们再也不用为这些事发愁了。

深圳

拟率先实施国六标准

3月29日,深圳市人居环境委员会在官网上发布了《深圳市人居环境委员会深圳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局关于轻型汽车执行第六阶段国家机动车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通告(征求意见稿)》。

政策盘点  

从2018年7月1日起,深圳市销售、注册和转入的轻型柴油车应当符合六标准,否则将无法办理登记手续。从2019年1月1日起,销售的轻型汽油车应符合国六标准,否则将无法登记上牌,而且外地车转入也同样要按照国Ⅵ(国六)标准。

政策盘点1  

4月21日,深圳市人居环境委员会再次在官网发出《2018年“深圳蓝”可持续行动计划》。该计划中提出,从7月1日起,每日7—24时,禁止异地载货汽车在除高速公路,以及深圳机场、东西部港口、海吉星农批市场与高速公路接驳线以外的道路通行;禁止未达到国Ⅳ排放标准的柴油货车(含环保关键部件缺失的车辆)进入东西部港区。

小编寄语:

“深圳蓝”不是浪得虚名的。伴随着国六标准的来临,今后的深圳必定将严查排放。无论你开得是什么车,一定要注意喽。

山东

危运车7月1日后不许挂靠经营

从今年3月起,山东省开始对危险品运输车辆进行集中整治,治理重点为本质挂靠经营和罐式车辆介质不符等问题。在整治过程中,要求消除本质挂靠经营行为,7月1日起不允许危化品车挂靠经营。

政策盘点2  

7月1日起,如出现新的车辆挂靠经营行为,依规由当地政府追究许可机关主要负责人责任,吊销《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道路运输证》和《营业执照》。同时,年底前还将建立“黑名单”制度,对信用等级差的企业,将法定代表人、实际控制人和主要决策者纳入“黑名单”,并向社会公示。

小编寄语:

山东省是重化工大省,也是危化品运输流最集中、最密集的省份,目前全省有危化品运输企业近千家,危化品运输车辆9.5万辆,从业人员达12.8万,居全国前列。

不允许危化品车挂靠,可以有效降低危险品运输过程中的各种风险,也是为了卡车司机的安全着想。卡友们一定要遵守,毕竟你好、我好、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编后语:

说了这么多,最终目的只有一点,就是希望卡友们在开车的路上,还要时刻注意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政策和法规,以免因不了解而出现误时、误事的情况。

责任编辑: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