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用车实现自动驾驶还需迈过几道坎

中国汽车报 2018-07-12 2423字

在汽车行业,自动驾驶技术备受关注。今年3月1日,上海发放全国首批智能网联汽车开放道路测试号牌,自动驾驶汽车正式进入上路测试阶段。5月1日,工信部、公安部、交通运输部联合发布的《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规范(试行)》开始正式实施,我国汽车领域的自动驾驶相关测试等有了政策上的支持。在上海之后,北京、深圳、重庆、广州等地也陆续发布了智能网联汽车路测的管理细则。可以说,人工智能汽车已经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这种现象在商用车领域更为明显,包括中国重汽、一汽解放、东风、福田等在内的多家卡车企业宣布成功实现L4级重卡的智能驾驶。除此之外,以京东、苏宁等为首的电商企业也纷纷加入进来,发布了其L4级别自动驾驶卡车产品。

虽然自动驾驶技术发展很快,但其真正落地,实现产业化,还有很多待解的问题。从自动驾驶技术发展的五个阶段来看,我国L4级智能商用车仿佛进入无人驾驶时代为时不远。但说到技术真正落地,自动驾驶还有几道坎要跨越。

商用车实现自动驾驶还需几道坎  

■技术手段和经验方面还有很多不足

“自动驾驶离不开车辆安全、事故责任归属等社会聚焦问题。同时,自动驾驶产业发展涉及技术路线、行业标准、安全法规、保险责任等方面。”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顾问杜芳慈曾告诉记者,在自动驾驶技术方面,要脚踏实地,从基础做起。他认为,完成驾驶员辅助系统是实现自动驾驶的基础。

目前,L1~L2级的自动驾驶汽车已经在大规模生产,并在路上行驶。这也意味着,现在市场上的自动驾驶汽车还只是部分自动驾驶,只能起到驾驶辅助功能,主要驾驶任务还应由人类司机掌控。也有很多企业正在测试L3~L5级自动驾驶汽车以及相关出行解决方案,但还不能实现大规模生产及商业化应用。

“根据目前实际的道路情况、政策、法规及车辆联网基础设施的建设等方面,都超出汽车行业本身的范畴。自动驾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目前大部分相关技术的创新和应用仍属于人工智能范畴。自动驾驶作为人工智能的终极场景,需要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杜芳慈认为,依靠技术手段来控制车辆行驶仍不可靠,自动驾驶所处的环境是完全开放的,要应对天气、光线、突发的路况和行人、交通政策等问题,必须在要充分保障安全的前提下进行,但从目前技术方面来看还是有很多不足。

“与国外重卡智能化、自动化技术相比,我国卡车企业在这方面起步较晚,没有成熟的技术和经验。”商用车行业专家杨再舜也认为。

■使用属性和道路环境是突破点

智能卡车是未来发展的主要目标,通过智能网联技术,综合利用智能环境感知技术、车辆传感技术、互联网+高精度地图技术、整车智能集成技术等,实现高度智能化自动驾驶卡车的产业化是商用车生产企业的努力目标。

与乘用车相比,卡车的使用环境不同,要实现自动化、智能化更为复杂。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赵英表示,现在,全球的汽车产业处在一个革命性的转折阶段,卡车的智能化首先要符合当前交通设施、交通规则,即智能化的使用环境。“同时,卡车的智能化要从用户角度考虑,引导他们创造更新的经营方式,降低成本。”他解释。

对此,中国瑞典交通安全研究中心总监陈超卓也认为,我国道路状况更为复杂,自动驾驶除了要求技术成熟,还受道路状况、行人素质等一系列因素的制约。从整个行业发展趋势来看,自动驾驶卡车会最先在封闭和半封闭(港口、矿区、厂内)的环境中应用。然后逐步收集数据,升级程序,并延伸到其他应用领域。其中,高速公路可能是自动驾驶卡车正式进入公共交通领域的突破点。

“卡车的使用环境复杂,可以借鉴乘用车的经验和技术,同时在这个基础上有所突破,要考虑路况、使用特点等,重视卡车自身的特点。”杨再舜认为,道路环境、路况、法规、监管等外在因素是我国卡车实现智能化、自动化首要考虑的问题,落实与自动化、智能化相关法律法规则是更大的挑战。

■需进一步完善相关法规

在当下自动驾驶商业化应用过程中,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也是一大阻碍。目前,我国在自动驾驶方面的法律法规,很大程度上还处于一种空白的状态。在现有道路交通安全体系中,对于自动驾驶还没有涉及,在自动驾驶过程中,相关的法律责任划分不够明确。

杨再舜表示,自动驾驶离不开车辆安全、事故责任归属等社会问题,同时无人驾驶的产业发展涉及技术路线、行业标准、安全法规、保险责任等方面。推动汽车自动化、智能化需要国家层面对用户和汽车企业进行引导,需要进一步制定和完善自动驾驶的相关法规。

在去年对话人工智能女王贾斯汀·卡塞尔时,中国重汽集团总经理蔡东表示,人工智能卡车发展到完全自动驾驶还需时间,这不仅是技术能力的完善,还意味着标准的制定和详尽的沟通。蔡东表示,未来智能车辆的走向,是车与车、车与人、车与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如果政府能够在其中起到推动作用,自动驾驶在中国将大有可为。

■面对技术壁垒和成本限制需要全产业链共同努力

在自动驾驶方面布局,除了卡车企业和电商、互联网公司外,零部件企业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像自动紧急制动、自动巡航、车道偏离预警等主动安全装置,由于技术壁垒和成本限制,国内自主卡车在主动安全技术方面的应用还比较少。

杨再舜表示,为了更好地实现自动驾驶技术,我国整车和零部件制造企业应开发针对智能化和主动安全防护方面的产品,如自适应巡航系统、启停系统、自动泊车系统、车道偏离警告系统、辅助驾驶以及自动驾驶系统在内的多种技术。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姚杰也认为,实现汽车自动化、智能化、网络化,需要零部件企业、整车企业、互联网企业以及社会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和协调。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以激光、雷达为代表的核心传感器成本仍是商业化量产的阻碍。据介绍,自动驾驶技术所需要的各种雷达,还有传感器等部件价格不菲。如对于探测、识别目标具有重要作用的激光雷达来说,其价格更是高得令人咋舌。这已经成为制约自动驾驶技术发展、落地的一大阻碍。

责任编辑: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