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汽车零部件企业加速在中国“电动化”布局

中国汽车工业信息网 2018-12-13 2883字

燃油车被禁售 电动化是趋势

目前,一些国家已经有了明确的燃油车禁售时间表,如荷兰、挪威的燃油车禁售时间是2025年后,德国,比利时,印度,美国加州的燃油车禁售时间是2030年后,法国和英是2040年后,而到2050年,全欧盟境内要全部禁售燃油车。在海外车企中沃尔沃、奔驰、宝马、大众、福特、通用、丰田、本田等已制定计划,加速拥抱新能源。其中被吉利收购的沃尔沃提出明年,即2019年将停售纯燃油汽车。而宝马和奔驰都明确提出,分别在2020年和2022年全系列款车型都推出电动版本以供选择,并在今后按计划逐步停售燃油车。中国本土方面,上汽、北汽、吉利、北汽新能源、长安汽车各具特色的电动车计划也已在中国这一全球最大的电动车市场扎根。

主机厂战略转变直接导致了“核心三电”零部件产业的崛起,此外,汽车动力总成系统及其零部件的趋势,甚至对如制动系统、传动系统、转向系统、车身材料、座椅等等传统零部件产品同样提出了新的技术要求,产品升级换代势在必行。不完全统计显示,未来燃油汽车零部件市场中约50%份额将消失。

据权威机构认为,到2030年,全球每年生产的纯电动、插电式混动力和轻度混动力的汽车将创造年产值2130亿美元的电池、发动机和电子工业市场。

当前,具有较强实力的零部件企业纷纷涉足新能源产业链,它们拥有比较强大的技术底蕴,以及雄厚的资本积累,已针对电动车,围绕技术革新、新品开发、产能扩张、市场储备等多维度进行了不容小觑的布局。近两年来,跨国零部件巨头在转型路上可谓是动作频频。作为汽车零部件行业风向标,跨国巨头们的动作格外引人关注。

主流零部件企业的新能源发展之路

(1)博世集团:首个车用48V电池产业项目落户中国

当前,博世集团正在致力于持续推动业务转型成为智能交通服务供应商,并积极推进电动化布局。

今年2月,博世集团对外宣称放弃自制动力电池单元,采用外购方式。但在系统集成层面,博世还会加大研发生产的力度,将通过自身的电池管理系统技术与系统集成能力,来提供完整的电池系统。

同时,博世宣布成立全新智能网联事业部。该事业部将专注于开发并销售数字化交通服务,进一步扩展现有服务组合,涵盖共享车辆、共享驾乘、以及为驾驶员打造的一系列互联服务。其中,博世收购了美国初创企业Splitting Fares Inc.(SPLT)用来提供的共享驾乘服务。

此外,博世集团还积极推进在华业务,其首个车用48V电池产业项目3月落户中国,博世无锡公司将成为未来博世集团动力总成业务的中国总部和在华发展的重要基地。

同时,博世与中国造车新势力拜腾合作,为拜腾供应电动动力系统、制动和驾驶员辅导系统等,为后者未来的新能源车型提供全面支持。

在可预见的未来,博世会在全球汽车行业内继续保持领先优势。

(2)大陆集团:2021年前投3亿欧元在华电动车技术开发

大陆集团宣布,2019年初,旗下动力总成部门将拆分为独立实体运营。同时,该动力总成部门将于2019年中期上市。业内人士表示,大陆将动力总成业务单独运营,不仅有利于与其他企业结盟,更有利于招募资金用于投资电动汽车和自动驾驶汽车等领域。

据悉,大陆集团在新能源汽车总成系统、自动驾驶、智能网联、48V汽车电池系统、汽车出行服务等领域进行了全面布局。

从2016年开始,大陆集团在中国重庆、芜湖等地相继建设了新能源汽车研发中心、动力总成工厂等项目,并宣布在2021年之前投入3亿欧元用于电动车技术开发。

3月,大陆集团还于与中国电池供应商成飞集成通过各自旗下子公司成立合资公司,开发生产48V汽车电池系统。

7月,大陆集团宣布与滴滴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在智能互联、出行服务、定制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合作,共同推动未来智能出行业务的发展。

(3)舍弗勒集团:2018年在上海安亭建立电驱研发中心

舍弗勒集团将电驱技术定位为集团未来三大支柱之一。

目前,舍弗勒集团已获得全球不同汽车客户在新能源汽车传动轴以及混合动力模块等产品上的八个系列合同,这些合同的销售潜力超过10亿欧元。同时,舍弗勒集团将在中国建立研发中心,针对中国汽车品牌进行定制的供应需求。

2017年初,舍弗勒在北美车展上亮相了其最新的“高性能48V”电驱后桥。2017年11月,舍弗勒全球首个P2混合动力模块在太仓工厂投产,该模块将率先装配在长安逸动新能源车上。

为了进一步凸显电驱动的重要性,2018年1月1日舍弗勒电驱业务单元正式成立。与德国同步,舍弗勒大中华区2018年将在上海安亭建立一个全新的电驱研发中心,不断加强中国本土的研发能力。目前舍弗勒在中国市场已获得大量电动和混动项目。

4月,舍弗勒表示集团正在向混合动力技术和纯电动汽车领域作转型,并在3月正式推出了电动汽车业务部门,期望在2020年前实现电动车业务占总营收比重超15%。

(4)巴斯夫集团:通过锂电材料业务切入中国新能源市场

为了顺应电动化发展潮流,巴斯夫正在加快新型动力电池材料的进度,并计划在电动车大批量生产前推出满足续航里程需求的电池材料。

近年来,巴斯夫还瞄准亚洲尤其是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广阔市场,逐步通过锂电材料业务切入新能源市场,并先后与广汽研究院和小鹏汽车等车企合作。

为了缩短汽车新产品开发周期,巴斯夫集团大力发展3D打印技术,并在上海亚太创新园区设立了2个3D打印研发实验室,分别专注于基于激光烧结工艺的3D打印解决方案和先进的光敏聚合物系统材料。

上半年,巴斯夫与小鹏汽车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开发用于电动技术的高性能材料产品,包括电池模块、驱动模块、电控模块及自动驾驶模块等,双方集中在整车车身、底盘NVH、动力及内外饰等多个应用部位相关材料的达成意向合作。

11月17日,巴斯夫与广汽研究院共同打造的2U、2US、2ALL三款电动概念车首次亮相。据悉,从车内全面空气净化技术到座椅材料,再到塑料车身覆盖件以及电池材料,巴斯夫创新解决方案帮助设计师更好迎合驾乘人需求。

总结

在新能源如此发展之势的影响下,作为整车基础供应商的零部件企业也把握好这一有利时机,积极为布局新能源车做好准备,努力开发新能源车适用的各种零部件产品,一方面是想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爆发式增长之前抢占市场的先机,另一方面也表明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想使企业不断地发展壮大,使企业能持续的在业内处于领先地位就必须先于市场而动。本文从零部件企业电动化布局发展中发现,主要表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瞄准中国市场。与本土企业合资建立电动车零部件公司、独立投建本土零部件工厂、加快中国工厂新产品开发上市力度,或加大资金投入,或与造车新势力企业“跑马圈地”提前占领市场等,推出一系列的业务手段。

二、电动化业务独立运营。随着电动车零部件需求的扩大,不少企业宣布将该业务剥离出来,独立运营实现精细化的操作,以期快速推出电动化产品,提前占据市场份额。

三、与业界巨头联合布局成为新趋势。零部件企业仍旧选择与有实力的整车企业等领域合作能电动车项目,强强联合的发展模式将有效降低零部件巨头在新兴领域所面临的风险,足见国际零部件巨头布局电动化的稳健。

四、重视电动车智能化。与燃油车领域不同,国际零部件企业在布局电动车市场时,已经注意到数字化交通服务,重视无人驾驶与车联网等领域结合发展。

责任编辑:李瑞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