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风来不如逐风去 风吹花开香自来——中通客车“三次创业”的低调与高调(一)

方得网 2019-01-10 3477字

方得网 原创

身处风云变幻的新能源客车市场,站在风口不一定能飞起来,但是不向风口攀爬,就一定会被湮没。对于中通客车而言,在不占据天时地利人和的情况下,想要在“新理念、新资本、新技术”层出不穷的市场上站稳脚跟,不止要面对来自“新生代”企业崛起的压力,还要时刻注意不能被“大佬”企业所吞。

成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如果说,2011年是中通客车开启新能源客车转型大门的一年;那么,2017年之后,则预示着中通客车进入了等待“新生”的时代。不随波逐流,不甘于平庸,调整到自己最合适的“姿势”,正在等风来。

(一)是画地为牢还是先发制人?

对于中通客车而言,生存在“动荡”的客车市场,虽然没有天时地利的帮助,新能源却为它开启了另一扇大门。

早在2004年,中通客车就开始了新能源客车产品的研发工作。2011年,当“二次创业”征程开始的时候,中通客车更是走上了以新能源客车为方向和依托的绿色转型之路。2016年,“二次创业”收官,新能源产品已经成为了中通客车的核心“主力”。当年,中通客车实现销售额108亿元,位列行业前三强;新能源产品销量更是超14000辆,占其总销量近70%。

如果说,2011年先于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出台,中通客车就将新能源列为发展方向并取得成功,源于其敏锐地嗅到了市场走势,先发制人;那么,2017年,中通客车仍旧专注新能源客车市场,并实现了逆市整体增长17%的成绩,则源于其能够保持一份初心,紧跟市场形势,适时调整了产品结构和发展策略。

2016年,国内新能源客车市场创造了117851辆的总销量,同比涨幅高达35.96%。然而,进入2017年,由于政策调整、门槛提升、市场乏力等多重因素叠加,整个市场出现了断崖式下滑,全年销量仅为86767辆,同比下降24.41%。牵一发而动全身。新能源一直是客车市场最大的影响因素。新能源细分市场的下跌,给整个客车市场浇了一盆“冷水”。加上补贴政策的大幅退坡,迫使包括中通客车在内的各家车企开始寻找突破增长瓶颈的方法。

转型是必由之路。从2015年起,转型就成为了缔造“中通速度”的主要动力。也正是因为中通客车实现了从传统客车到新能源客车的转型,才使得“二次创业”在短短五年时间内就实现了目标。但是,转型并不是“一锤子买卖”。当新能源市场开始由“政策市”变为“政策+市场”后,不做出改变就意味着要“画地为牢”。

是开启“投资换市场”模式,还是跨领域造车?

2017年,中通客车提出了“转型、强基、启征程”新工作主题,并提出了“一优多强”的经营方针。“一优”指的是新能源客车,在中通客车看来,新能源市场仍是未来三到五年客车市场的重要增长极。接下来,中通客车将以新能源为总纲领,持续在新能源品牌、车型、技术、市场上精耕细作,优化发展;而“多强”则有了产品谱系多元化的内涵和外延,意味着中通客车将在物流车、旅游团体车、传统公路客车、校车、高端商务车等细分市场全覆盖,形成“多点突破”。

(二)“偏科”生愁 “均衡”生喜

“一优多强”的核心仍旧是新能源,中通客车的转型从何而来?

首先,虽然新能源市场在“挤泡沫”,有不少企业出现了“昙花一现”,但未来的客车市场一定属于新能源,“一优”的核心毋庸置疑;其次,自打2009年“十城千辆”实施以后,很多客车生产企业都出现了向新能源市场严重偏科的现象。和那些“新生代”车企相比,中通客车最大的不同就是虽然以“要做新能源客车的未来”为奋斗目标,但并没有完全放弃传统客车市场。所以,定下五大细分市场为“多强”,看似想要在除新能源客车以外的所有领域“全面开花”,其实是希望把新能源方面的优势延伸至其他细分市场。

“做国内最好的新能源客车产品,做国际最优的新能源客车产品。”这不仅是中通客车总经理孙庆民的希望,也是中通客车的未来愿景。不过,在客车市场,中通客车要做的是以新能源为“专长”的全科优秀生,“一优多强”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实现新能源和传统市场的协同。

事实也证明,“一优多强”战略是成功的,帮助中通客车在2017年市场爆冷的情况下交出了一份完美答卷。2017年,在整体市场爆冷的情况下,中通客车成为了为数不多的实现逆势增长的企业,其全年累计销售新能源客车17000辆,市场占比近18%,稳居前三强。从新能源细分市场来看,中通10米纯电动公路客车一次性收获了600辆大单,新能源物流车签订了价值31.4亿元的买卖合同;在传统动力市场上,中标北京地区500辆旅团客车订单,获得德耀百辆校车订单……可以说,2017年成为了中通客车的蓄势之年,一张张刷新了细分市场记录的订单,不仅诠释了什么叫“中通速度”,也告诉我们,一个“高增长企业”的背后,一定永远充满着消耗不完的创业激情和如鹰眼般的敏锐目光。

2018年,中通客车再一次揭开了“逐梦”的大幕。在年初的中通客车科技创新大会上,山东交工集团董事长谭旭光向中通客车提出了“迈向高端,挑战第一,打造中国领先、全球知名的客车品牌”的总要求,制定了未来冲刺4万辆和200亿元的中长期规划,中通客车正式宣布开启“三次创业”新征程。根据规划,创业要分三步走,首先是在2018年再次跨上百亿元平台;到2020年,产值达到130亿元;到2023年,产值突破200亿元。

用五年时间将产值推上200亿元大关,这就意味着要再造一个新“中通”。2018年,不止是“三次创业”的开局之年,也是新能源补贴大幅退坡的年份。对于中通客车而言,不仅要考虑如何“爬坡”,还要考虑如何“攻坚”市场。

一场“啃硬骨头”战役已经开始。

(三)永远别忽视“工匠”力量

在商用车市场,自主品牌车企的研发能力,越来越被认为是直接决定企业兴衰的重要因素,尤其在客车领域更是如此。客车生产企业之间的竞争终究是技术与研发实力的竞争,领先的技术与优秀的产品品质是通吃市场的绝对“硬通货”。

中通客车之所以能够创造高速发展的业界传奇,原因之一也是因为其在新能源客车核心技术与关键技术的前瞻性布局和持续加码的创新研发。孙庆民也曾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一定要联合整个新能源产业链的供应商,深入加强沟通合作,通过技术的创新与融合,最大程度地优化产品性能,降低产品成本。这是中通客车在新能源客车领域领先地位的先决条件,也为中通客车应对“后补贴”时代奠定了基础。

事实上,中通客车也确实一直遵循着这样的原则。从2004年开启新能源客车研发项目至今,依托国家级技术中心、国家级实验室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中通客车先后承担了插电式混合动力与纯电动商用车技术开发项目、双源无轨纯电动客车开发与产业化核心技术研究项目等三项国家863计划项目,以及科技部“十二五”和“十三五”多项国家级新能源汽车重点科研项目(项目具体名称——“十二五”期间:新能源客车先进动力平台关键技术及其产业化应用项目、新能源客车整车电控系统关键技术与产业化应用项目、十万辆新能源客车远程监控与安全管理项目;“十三五”期间:新能源汽车专项“高效纯电动客车动力平台及整车集成关键技术”项目),参与制修定国家和行业标准28项;获得发明专利35项,新能源汽车专利97项,共有授权专利266项。目前,中通客车是国家863计划和CIMS项目示范企业之一,率先通过了ISO9001标准质量体系认证和“3C”认证。

如今,中通客车每年投入研发资金占到了销售收入的4%以上,科研人员人数相较于五年前增加了3倍多,已经达到531名。中通客车也因此享受到技术革新与产品优化带来的红利效应。例如,在关键零部件领域,中通客车“新能源客车整车电控系统关键技术与产业化应用项目”正是其中的杰出代表。通过该项目开发的多能源管理系统,可依靠各类传感器、CAN总线、驱动模块等来准确“感受”驾驶员意图,控制车辆运行,并对电池、电机、发动机等系统关键零部件进行合理的能量分配、行车安全保护、故障处理等。目前,作为业界领先的中通客车的当家技术,“新能源整车电控系统”已成功应用于其插电式混合动力、纯电动及双源快充客车等主力产品上,运行数量超过30000辆,总里程超过26亿公里,首次故障里程超过10000公里,并且未发生任何一起因动力系统、高压系统故障造成的车辆停运及安全事故。 

再比如,在大数据的应用上,中通远程智能监控平台的很多标准都优于国标要求。国标要求平台重要部件实时数据的采集频次至少为1次/S,而中通远程监控车载终端最快可达到100次/S,大部分数据采集频次则为10次/S;终端向服务器上报车辆信息的周期,国标要求为30S,而中通监控平台则为10S;国标要求对18项故障进行报警,而中通目前已设置自定义故障2400余条;同时,该系统还有手机APP客户端版,可实现信息的实时同步,保证一线服务人员及时接受相关信息…… 

对研发进行创新投入,不一定能成功;但是不研发、不创新,一定不成功。不得不说,中通客车对关键技术的执着与专注,已经超越对“数量”的追求。

责任编辑:李瑞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