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德卡如何打开南疆市场?从0到100这家经销商做到了!

方得网 2019-01-24 2042字

方得网 张艺婷

新疆地区因为天然气资源丰富,是天然气重卡的“必争之地”。

汕德卡作为在南疆0用户基础的品牌,经销商如何做到2018年9月入网,在短短4个月卖出100多辆车,而且还获得100多辆的订单?

 

方得网采访到了新疆双十腾远汽车销售有限公司的负责人谢军,一起来听听他的“生意经”。

0用户基础如何打开南疆市场?

新疆天然气资源丰富,对于燃气车型的推广使用有着天然的优势,正因为如此,在新疆各种品牌的天然气车型竞争非常激烈。

“南疆地区之前没有汕德卡的经销商,用户基础可以说是0。”谢军告诉方得网。

汕德卡 (2)  

“新疆南部的市场与传统的地区有所不同,南疆只有天然气车才好卖,柴油车根本卖不出去。而且南疆的市场原先被几大重卡品牌占据,要打开市场必须要有好的天然气产品。”谢军解释道,“汕德卡这时候来找我合作,我觉得时机正好!”

如何在0用户基础的南疆打开市场?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天时则是政策环境。随着市场运价的下滑,用户对车辆运营成本越来越关注。目前柴油价格持续上涨,燃气车的燃料成本价格较低,油气差价格逐步扩大,新疆地区因丰富的天然气资源使得燃气车辆市场持续火爆。同时,在国务院下发的《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的指导下,新疆政府也对当地的蓝天保卫战也进行了部署,鼓励燃气车的应用。

地利则是新疆双十腾远汽车销售有限公司的市场优势。据了解,谢军的公司目前覆盖了南疆5个地区,涵盖了在商用车销售、融资租赁以及物流运输等多个方面。也正因为如此,汕德卡才选择新疆双十腾远汽车销售有限公司作为打开南疆市场一把“利刃”。

人和则是用户。谢军表示,“我们公司的客户基数巨大,推广起来难度不大。特别是在微信平台上,我们可以覆盖到新疆65%的用户。”利用网络推广+行销走访,汕德卡的知名度渐渐在南疆推广出去。

短短4个月销售超100辆 还有109辆订单

“我们是2018年9月初入的网,2018年销量100 。”谢军高兴地分享2018年的成果,“前段时间,我们做了一个地推,是我们主动申请策划的活动,一个活动下来就拿下109辆的订单。”

订单拿到手软,汕德卡比竞品好在哪?

汕德卡 (3)  

出勤率远高于竞品。谢军十分自信地向方得网分享了一组数据,“我们做过一组对比,用汕德卡和其他南疆地区的主流品牌同样在1800公里之内的运输,汕德卡可以提前24小时到达。这说明汕德卡的效率比竞品高,在南疆地区,大多数用户是跑中短途(即1800公里以内)的煤炭、普货运输,平时走的大多数山路。那么在运输过程中,按照国家规定的限速行驶,汕德卡依旧在效率上有很大优势。”

“另外一个优势是换油周期比较长,汕德卡的换油周期是6万公里,而竞品一般是1万公里一换。正常卡车进入服务站常规保养,大约需要4个小时,从人人员休整到车辆维护,车辆要耽误一天的时间。如果6万公里换一次油的话,汕德卡的用户只需要2-3个月进站一次,这样出勤率要高于其他品牌许多。”

虽然汕德卡价位要比其他品牌高出10-15万,但运营成本的节省远高于买入成本。谢军告诉方得网,“出勤率高就意味着赚钱多了,汕德卡仅换油周期,就可以比竞品省出一万元。”

用户成倍增长 2019年要翻番!

产品好,用户认可吗?

“汕德卡的知名度其实都是靠产品口碑,一个传另一个,很多之前用别的品牌的老用户,都换成了汕德卡。”谢军告诉方得网。

汕德卡 (4)

“汕德卡一般是针对的是市场上面的老用户,比如说以前开其他品牌的,我们会把用汕德卡用户的资料给他们,让用户与用户沟通,这样已经实际使用的用户就会把汕德卡的优势告诉他,这样真实度更高。”谢军笑着说。

“而且南疆的用户都很喜欢汕德卡外型,觉得非常高大上,而且驾驶感受也很舒适。”谢军向方得网描述了他的第一位汕德卡用户,“我还记得我们卖出的第一辆汕德卡是430马力的燃气车,他本来是要买别的品牌的,但是来我们店里看了汕德卡以后就看中了。现在汕德卡在南疆地区话题热度很高,司机茶余饭后聊车,肯定都是聊汕德卡。”

“有个用户买了我们两辆汕德卡以后,还介绍了7个用户过来。我们还给他发了个大红包呢!”谢军告诉方得网,“车不好,能有这么多人当回头客吗?”

汕德卡 (5)  

不仅如此,谢军还把用户发展成了二级经销商!“前段时间我们办了一个营销推广活动,活动上有我的两个老熟人,一人订了20多辆车,他们本身就是当地的物流公司,一个人有60多辆车,现在汕德卡占他所有车的70%以上了。现在这个大客户变成我们的二级经销商了!就是因为看中了汕德卡的前景。”谢军自豪地说。

据方得网了解,2019年谢军给自己订了一个相当保守的目标,要比2018年销量翻一番!

他表示翻一番是保底,毕竟开年就有109辆订单打底,南疆市场想必在2019年要有更大的惊喜了!

责任编辑:李瑞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