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煤气到天然气,中国燃气公交的前世今生

慧眼看车 2019-02-14 1273字

中国燃气公交 (1)  

2018年,我国公交车销量将近10万台,其中,新能源公交车占比超过9成。此外,在新能源公交的出口市场各大车企也步步生花,得到多方地区的认可,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新能源公交大国,从一穷二白,到取得今天的成绩,中国仅用了半个多世纪的时间,今天,带大家回到解放后,看看中国最早期的公交车。

中国燃气公交 (2)  

车辆运营需要能源,在那个年代煤炭和石油是不二之选,战争期间尽管诸多煤矿及采矿设备遭到破坏,但好在留下了大批煤炭工人及技术人员,中国运用三年时间进行产业恢复,随后又对煤矿开采方法进行改革,直到1960年我国煤矿年产量已将近4亿吨。相比之下石油的开采则困难了许多,国外封锁,技术落后,条件艰苦,直至1963年产量达到648万吨,才告别了石油短缺时代。

中国燃气公交 (3)  

好钢要用在刀刃上,并不富裕的石油资源只能支援重点工业工程,公共交通领域则开始了以煤为动力源的尝试。

中国燃气公交 (4)  

1950年4月9日,煤气发生炉研制成功。在车辆后侧安装煤气发生炉,在添加煤块的状态下通过手摇鼓风机助力生起煤炉,盖紧炉盖并使其在缺氧情况下产生煤气供给发动机使用,随后再用发动机产生的废气给煤炉鼓风,以达到循环的目的。不过,车后背一个大炉子,既不美观又非常危险,污染也难以避免。

中国燃气公交 (5)  

煤炉公交车(车后方为煤气发生炉)

区别于随产随用的思路,“煤气包”公交车的设计则更偏向于现代的燃气公交,将煤气储存好后装在车上,省去了点炉的流程,但受气体压缩技术限制,煤气只能以常温常压状态下储存,公交车出行,车顶往往要背一个相当于整车一半体积的气包。去除了煤炉的车辆环保性及安全性有了些许提升,但车顶的巨大煤气包可靠性并不高,车辆抛锚的现象时常发生。

中国燃气公交 (6) 煤气公交车

随着大庆等地油田的陆续建立与是有加工技术的完善,中国石油产量直线上升,公交车也逐渐告别煤气走向了燃油时代。这一改变就是半个世纪,直到近些年燃气公交才重新回归大家的身边。

中国燃气公交 (7)  

2007年前后中国第一台燃气发动机试制成功,同一时期以四川等天然气产地为代表的地区开始了天然气公交的运营,标志着天然气公交的时代来临。燃气公交的回归有着相当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

首先天燃气公交车采用天然气作为动力源,应用液化天然气技术可将其体积压缩至原先的1/600,小小的气瓶取代了当年巨大的煤气包,而且有着更高的存储量与更远的续航。其次最为关键的是天燃气公交的环保性,和燃油公交相比一氧化碳减少97%、碳氢化合物减少72%、氮氧化合物减少 80%、二氧化碳减少24%、二氧化硫减少90%,汽车噪声减少40%,苯、铅、粉尘等减少100%。天然气公交推广对于环保有着积极意义。

近几年,受纯电动汽车技术与国家补贴政策影响,天然气公交的发展势头逐年放缓。但在各大天然气产地,天然气公交依然有着非常广阔的市场。

责任编辑:李瑞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