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车型数量排名前10 这些燃料电池企业有啥背景?

高工氢燃料电池 2019-02-21 3941字

随着燃料电池行业市场前景日趋明朗,越来越多的企业投入到电堆及系统研发制造当中,这些企业什么背景?将给燃料电池行业格局带来哪些影响?本文将先对燃料电池电堆系统企业做一个大体的梳理,而后再详细分析。

当2014年、2015年日本丰田Mirai开始风靡全球时,中国正集中全力发展电动汽车,并形成如火如荼之势,基本没有涉及燃料电池汽车。进入2016年,中国才开始有燃料电池乘用车、客车、专用车上到工信部推荐车型目录,并进入示范运行,2017年-2018年车型、车企密切上榜,尤其是2018年下半年加速上榜。

今年2月14日,2019年第一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目录车型》(下称“推荐目录”)发布,其中并没有燃料电池车型。综合来看,从2016到2018年,推荐目录中总共约76种车型,以客车居多、专用车(箱式运输车、冷藏车)其次,乘用车仅有2016年发布的上汽荣威950一款。我国燃料电池车型多,但尚没有一款车型驰名国际市场。

作为燃料电池车型上公告最为集中的一年,2018年1-13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燃料电池汽车统计数,包含氢气和甲醇两种燃料类型。2018年发布的1-4批,共有12个车型,扣除此12个作废车型后,13个批次共有74款车型为有效目录车型。全部13批上榜的有效74款车型所搭载的燃料电池电堆系统企业有27家。

按照配套车型数量的多少(降序排列),这27家燃料电池电堆系统企业分别是亿华通、广东国鸿、Re-Fire重塑科技、潍柴动力、雄韬氢雄、爱德曼、泰罗斯、众宇动力、广东鸿运氢能、南通百应、江苏清能、上汽集团、明天氢能、上海清能合睿兹、新源动力、弗尔赛、芜湖国氢、东方电气、苏州氢洁、深圳国氢、上海电驱动、安徽易智电、武汉泰歌、江苏兴邦、安徽元隽、浙江氢途、深圳晓龙。

本文先梳理排名前10企业的背景如下:

1、亿华通

亿华通成立于2004年,依托清华大学技术研究团队建立,多年深耕氢燃料电池领域,产品覆盖氢燃料电池发动机及与之配套的DC/DC、整车控制器、氢系统等。2015年,公司登录新三板,成为“中国氢能第一股”,实现中国氢能公司在资本市场的零突破。2018年9月,公司发布冲击IPO公告,接受国泰君安证券的辅导。

亿华通发展历程

配套车型数量排名前10电池企业  

从市场表现来看,亿华通以配套商用车为主,主要客户为郑州宇通、北汽福田、上海申龙、中植新能源等国内主流整车厂,成为国内配套车型最多的燃料电池系统企业之一。

2、广东国鸿/广东鸿运氢能

企查查资料显示,广东鸿运氢能占广东国鸿41%股份,是第一大股东。广东国鸿成立于2015年,注册资金2亿元,是一家以氢燃料电池为核心产品的高科技企业,主要从事氢燃料电池电堆和系统设计与生产以及运行维护。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后备电源、商用储能、有轨电车等领域。

尽管广东国鸿成立的时间不算太长,但却发展迅速。公司前瞻性引进氢燃料电池龙头加拿大巴拉德公司先进的商用车氢燃料电池技术,具备了燃料电池模块生产能力,逐渐实现氢燃料电池关键技术和核心商品国产化的战略目标。从而使广东国鸿在氢燃料电池领域取得了领先优势,快速切入氢燃料电池汽车市场。

值得一提的是,广东国鸿与巴拉德成立了一家合资公司,主要负责巴拉德FC-9SSL电堆的生产和组装。巴拉德成为这家合资公司唯一膜电极供应商;且2017-2021每年最低采购价值1.5亿美金。广东国鸿还与上海重塑成立一家合资公司,主要负责氢燃料电池系统集成。

3、Re-Fire重塑科技

Re-Fire重塑科技成立于2014年,致力于向车企提供氢燃料电池系统产品及工程服务。公司已完成CAVEN3和CAVEN4两款氢燃料电池系统的研发,CAVEN3氢燃料电池系统已于2017年6月投入批量生产;在广东云浮建成氢燃料电池系统生产线,一期产能5000套/年。

2016年,全国首条氢能城市公交示范线路开通仪式在三水区拉开序幕,12辆佛山飞驰11m氢燃料电池公交车投入使用,Re-Fire重塑科技负责该车动力系统开发;2017年,中国市场投放了530辆东风7.5t氢燃料电池物流车,该批车辆全部搭载了Re-Fire重塑科技CAVEN3氢燃料电池系统,其中500辆在上海、25辆在广东、5辆在十堰。

值得一提的是,Re-Fire重塑科技不仅在氢燃料电池商用车上发力,在乘用车上亦有所规划。2018年11月6日,Re-Fire重塑科技携自主改制的氢燃料电池乘用车项目Pegas亮相展会。

4、潍柴动力

潍柴动力是国内综合实力最强的汽车及装备制造商之一,长期占据中国内燃机龙头位置。其在整车整机、汽车电子及零部件市场具有领先优势,随着氢燃料电池产业的兴起,公司战略调整开始发力氢燃料电池发动机。

和众多试图布局氢燃料行业的上市公司一样,潍柴动力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缺乏燃料电池前沿核心技术,而最快捷的方式是参股国内外掌握氢燃料电池核心技术企业、合资建厂、支付对方技术转让费。

2016年,潍柴动力跨出其在氢燃料电池领域投资并购的第一步,对国内氢燃料电池企业苏州弗尔赛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进行战略投资,占弗尔赛总股本的33.5%;2017年,潍柴动力发布公告称,与博世公司共同开发氢燃料电池;2018年,潍柴动力与全球先进的固态氧化物燃料电池供应商CeresPower在山东潍坊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2018年8月29日,潍柴动力与巴拉德在山东济南签署《氢燃料电池技术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协议内容包括潍柴动力拟投资1.63亿美元认购巴拉德19.9%的股份,成为其最大的股东;今年1月2日,巴拉德动力系统公司宣布,任命江奎先生(KevinJiang)和孙少军先生(ShermanSun)为公司董事会成员,标志着潍柴动力正式入主巴拉德董事会。

5、雄韬氢雄

雄韬氢雄是雄韬股份(002733)旗下公司。雄韬股份自2016年开始布局氢燃料电池产业链,依托上市公司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借助政府产业园规划“东风”,结盟行业领先势力,快速全面布局氢燃料电池产业链。

2018年,雄韬氢雄主要取了三项成果:一是自主研发的45kw燃料电池发动机XTQX3045C性能优良,功率体积比、质量体积比在国内首屈一指;二是在氢能产业链眼界开阔,广泛布局,已初步形成了产业链闭环;三是已在汉南区建立加氢站,日加氢能力达1000kg,为世界领先水平;大同加氢站也已建设完毕,为山西省首座。

雄韬集团董事长张华农表示,目前规划建设中的雄韬氢雄武汉产业园,在规模与产业覆盖广度方面将会是国内独一无二的。同时,雄韬氢雄在燃料电池膜电极方面已经拥有了自己的核心技术。2018年,武汉20台燃料电池公交车及大同50台燃料电池公交车已投入试运营,计划在2019年将这一数量扩大到300-1000台。

6、爱德曼

2016年,爱德曼正式落户浙江嘉善,作为一家民营企业,公司致力于氢燃料电池及相关材料、核心零部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成立之后,爱德曼通过引进、消化吸收,不断创新,在国内建造了第一条燃料电池金属电极板生产线,生产了30KW、35KW、40KW和45KW电堆,产能可达2000套/年。

爱德曼具有专业化的双极板、膜电极及系统的开发、设计、和生产能力,掌握了燃料电池金属双极板的表面涂层及膜电极生产的核心工艺和技术,采用0.1mm的不锈钢板制造的金属双极板厚度为0.93mm,同时着手研发下一代产品。

在市场应用方面,爱德曼与东风汽车合作生产了7.5吨物流车和冷藏车,续航能力达到400公里,耗氢量为2-2.3公斤/百公里。

7、泰罗斯

泰罗斯成立于2016年11月,主营车用燃料电池动力系统开发与应用。其总经理张锐明本科毕业于武汉理工大学(国内知名燃料电池研究机构),在美国攻读化工硕士和博士,研究方向都是燃料电池。自1993年起,张锐明一直在海外从事燃料电池工作,最早是电堆工程师,再到燃料电池系统集成,积累了丰富的实际应用经验。

自回国创立泰罗斯以来,张锐明率领团队立足于国内制造基础,致力于燃料电池系统技术国产化,开发出多款燃料电池大巴。截至目前,公司给长江汽车、江苏九龙、中植客车等知名客车企业,开发了多款不同类型的燃料电池汽车,并荣登工信部公告。

“2018年公司产品进入小批量的生产和销售,2019年将扩大生产和销售范围。”张锐明透露,我们通过与车企、政府等多方接触,看到了一定规模的市场。公司未来5年的规划是,逐步从几十台到几百台,再跨越千台极规模,最后达到万台级。为了更好的满足市场的需求,在产业链布局上,公司正在规划建设具有核心技术的电堆批量产线。

8、众宇动力

众宇动力成立于2011年,是一家致力于氢燃料电池系统及氢能相关技术开发的高科技公司,核心团队成员均在燃料电池工业界有10多年的经验。目前公司在无人机动力系统和车用动力系统两个领域提供产品与服务,主要产品包括水冷、风冷电堆技术平台以及氢燃料电池备用电源系统。

在成立之后的两年时间里,众宇动力开发出其水冷电堆及风冷电堆,并推出第一代燃料电池备用电源系统。随后经过不断完善升级,2014年又推出第二代燃料电池备用电源系统并在第一架燃料电池固定翼无人机上试飞成功。

2016年,搭载众宇动力HyLite®氢燃料电池无人机动力系统的六旋翼无人机在野外实际飞行中实现了4小时33分的续航能力,是当前的世界纪录保持者,而在固定翼上,该燃料电池系统能够提供将近24小时的续航能力。

在车载动力系统领域,众宇动力能够提供从10kW到100kW的车用动力系统产品与方案,主要集中在特种车辆及公共交通车辆。

9、南通百应

资料显示,南通百应全称为“南通百应能源有限公司”,拥有佛罗里达州立大学教授郑剑平博士发明的碳纳米管生产MEA的发明专利的独家商业使用权。

在Buckypaper发明者王博士的突破性技术基础上,郑博士发明了一种利用碳纳米管组成催化剂基底生产燃料电池膜电极(MEA)的创新技术。在这项实验室技术的基础上,南通百应成功地开发出了可以规模化生产的全套制造工艺,大大降低了MEA及燃料电池系统的生产成本。公司产品的广泛应用将有可能改变燃料电池因过于昂贵而难以广泛推广的现状。

责任编辑:李瑞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