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十年后的事提前?比亚迪K12A的诞生告诉你

方得网 2019-04-07 3832字

方得网 王旭  

27米有多长?比6辆中级轿车或者3辆8米的公交车还要长。然而,就是比亚迪,这样一个长度,帮助创造了一项客车行业新记录。

2019年4月1日,中国的深圳,比亚迪正式发布了27米纯电动双铰接大巴——K12A,创造了全球迄今最长的纯电动大巴纪录。就在一年前,27米的纯电动大巴还被一些国外的技术专家认为10年后才可能诞生,可如今却已经被比亚迪创造了出来。

比亚迪 (1)  

作为全球新能源客车的引领者,比亚迪是如何打破“十年”预测的?

为什么要做超长纯电动车型

据了解,在比亚迪手中诞生的K12A,未来将会首先运用到哥伦比亚BRT交通系统上。对于当地而言,选择将27米的纯电动大巴应用到BRT上,是面对未来的选择。

首先,解决交通拥堵问题,能够大容量集散乘客的BRT是高效解决方案,而且其成本远低于地铁建造成本,因此成为很多国家解决高客流量的首选方案;但是,BRT上多应用的是燃油大巴,环境压力迫在眉睫,想要平衡两者,纯电动大巴是最好的选择。

可惜的是,这一车型却被当地技术专家预测,要在十年后才能实现。这是因为,一直以来,对于超长纯电动大巴,没有人相信刹车时摆尾、停靠站各节车厢协同一致等难题能够被解决;而且,载客数、整车重量、续航里程如何平衡,爬坡性能如何提高,这些都是技术难点。

作为全球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创新者和引领者,比亚迪敢想敢做。比亚迪集团高级副总裁兼比亚迪北美分公司总裁李柯,在发布会上表示,“从项目讨论,立项到成品,比亚迪用了仅仅不到650天的时间,就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比亚迪 (2)  

K12A解决了“十年”难题吗

比亚迪真的解决了超长纯电动大巴的难题么?从技术应用上看,K12A协调解决了超长纯电动大巴的几大“矛盾”。

在解决了成本与运量矛盾的问题上,K12A满载人数可达250人,最高时速可达70公里,续航里程可达300公里;一小时载客量相当于一列电动小火车,能有效缓解拥堵,进一步提升运输效率。而且,K12A在满载时,只需一个司机。同样的乘客数量,一般的公交车队需要3个司机。

在续航里程与车辆自重方面,K12A具有全铝和金车身,不但减轻了车辆自重,还能优化了续航里程,可以让车辆不再负重前行。

在节能环保与经济性方面,K12A实现100%零排放,每台车每年减少80吨CO2的排放;在12年的生命周期内,将节省36万升燃油。另外,K12A的载客数是一般公交车的3倍,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运营商降低人工成本,一举多得。

在安全与行驶性能方面,K12A具有4个轮边驱动电机,即便坏了1个,车辆也能正常运行,最大程度保证行车安全性。K12A还实现了两驱、四驱的随时切换,既能在平路上稳健行驶,节省能耗,又能保证在爬坡时的动力强劲,有效平衡了里程、长度及转弯的矛盾。

比亚迪 (3)  

正是因为比亚迪凭借强大的技术实力,解决了超长纯电动的难题,并进行了定制化设计和配置,才会吸引了哥伦比亚迪当地政府的目光。

比亚迪靠什么迅速突破?

事实上,三年前在伦敦,伦敦前市长鲍里斯曾不相信有人能造出纯电动的双层大巴。因为双层大巴对重量与里程的平衡,电量与车辆空间的平衡,及侧倾角把控等方面要求极高,很多老牌大巴企业都一直不敢尝试。但,比亚迪做到了,并且把电动“伦敦红”带到了深圳、西安。

李柯,这样自信地说到,有了伦敦的先例,此次K12A的发布,对于比亚迪而言,是“洒洒水”般的坦然应对。李柯在发布会上曾提到,“对于突破,比亚迪一直在做证明题,我们相信只要掌握了核心技术,再大的难题,都可以迎刃而解,所谓的技术瓶颈只是因为对技术还没有吃透。”

对于比亚迪而言,2万多名的研发人员、一直领先的先进技术,就是它突破一切瓶颈的最强大后盾。此次K12A的成功发布,作为技术控的比亚迪又是凭借的什么呢?

比亚迪 (1)  

这必须要从比亚迪最擅长的三电系统说起。

比亚迪以电池起家,涉足纯电动客车制造,对核心“三电”的研发自然是不再话下。目前,秉承IT/轿车研发基因,比亚迪已成为全球唯一一家同时掌握新能源汽车电池、电机、电控及充电配套、整车等核心技术的客车企业。

K12A身上到处都体现着这样的“强项”。以电池为例,K12A的电池热管理系统,是比亚迪在客车行业首创的全新的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而且是在行业内刚刚发布还不满两年的技术。搭载该系统的纯电动客车,具有耐高寒、耐高温、高安全、易维护、适用广、寿命长等特点。

这一系统能够自动将电池电芯的温度稳定在设定范围内,还能智能监控动力电池温度,当到达35摄氏度后,会自动启动电池热管理系统,给电池降温,以保证电池在不同的环境温度下均能发挥出最优性能。

此外,该系统还可以优化充电时间,且K12A拥有独立的热管理主机,搭载的直流和交流两种充电口,可以最大程度降低热失控风险,并将充电时间控制在2.5~3.5小时。

“三电”不是突破的唯一手段

以电池行业起家的比亚迪,在新能源客车的制造上,并不单单只拥有“三电”技术的优势。在K12A身上,更多体现的是比亚迪的理念:打破常规,用新技术去推动产业变革,以更高标准来造客车。

自进入汽车行业以来,比亚迪一直秉承“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进行全产业链的布局;在“三电”技术的支撑下,比亚迪已经在全产业链技术上全面开花。对于K12A而言,它体现的不仅是比亚迪“三电”技术的自主,更多的是技术创新的优势。比如,轮边驱动系统、全铝车身等等。

K12A搭载的纯电动分布式四驱系统,除了驱动桥和驱动电机都是比亚迪的“传统强项”,轮边驱动技术更是比亚迪的强大“武器”。

比亚迪 (4)  

目前,比亚迪的全系车型都在使用轮边驱动模式——车内省去变速器、离合器及其他传统动力系统侵占的空间,通过两个强劲的轮边驱动电机驱动车辆。

这是一场客车驱动形式上的重要技术革命。不少传统客车企业投身纯电动领域后,往往只把发动机换成大电机,采用电机和传统桥直连方案,并没有去做电器底盘总布置的重新设计。在研究欧美发达国家的公交车时,比亚迪发现,大多数的城市公交车辆都采用低地板设计,如果纯电动公交车要做成低地板设计,轮边驱动模式将更加适用。

不过,相比起传统驱动方式,轮边驱动模式存在着诸多技术难点。因此,无论在国内还是海外市场,以轮边驱动为主要动力驱动模式的客车企业几乎没有。但是,比亚迪却做到了。时至今日,全系车型采用轮边驱动技术的客车企业,在全球也仅是比亚迪一家。

K12A还采用了采用比亚迪最新轻量化设计——全铝合金车身。对于整个客车、及至汽车制造工艺而言,这同样是一个特别重要的变革。

这一技术是比亚迪在进行第二代K9的设计时提出的。铝合金车身技术,比亚迪突破了两方面关键性技术难点:一是铝合金骨架与蒙皮连接起来,要既轻又能符合车辆对结构的要求;二是在可能会遇到碰撞的车身位置上,要保证硬度,不会出现变形等情况。在大量的海内外安全性测试中,采用全铝车身结构的比亚迪都没有败下阵来,甚至通过全球最严酷的结构完整性测试——美国Altoona测试。

应该说,只要有电动公交车的地方,比亚迪的领军意识就凸显出来,就想要去突破,去做一些外界认为不可能的事情。在核心技术的帮助下,比亚迪在客车制造的路上所以才会无往不破。

除了强大技术还应该有“硬核”

作为极具“原生性”的新能源汽车企业,而非传统车企下的新能源部分,K12A能够在保证的时间内快速研发出来,当然少不了硬件的支持。

从研发基础上看,在全球范围内,比亚迪在纯电动客车领域的投入无疑是最大的,在深圳总部自建了世界一流的三大实验室——碰撞安全、NVH和EMC实验室,拥有800多名专业检测技术人员,主要设备投资超过10亿元,占地总面积超过23万平方米,具备3000多项检测能力。

由于三大核心实验室得到国内外不少机构的认可,其实验室所出的报告也能得到了官方认可、具有权威性,比亚迪纯电动客车的不少测试就不需要去其他实验室做,在比亚迪实验室做就能得到认证报告,如此一来,有效减少了新产品测试时间,同时更快解决各类问题。自产品下线近十年以来,比亚迪纯电动客车已经通过了欧盟、美国、巴西、韩国等汽车强国的认证。可以说,比亚迪纯电动客车如今已经拥有“全球通行证”,在全球获得无限制自由销售权。

比亚迪 (5)  

从口碑积累上看,截至目前,比亚迪已累计向全球合作伙伴交付超过5万辆纯电动大巴,足迹遍布6大洲、50多个国家和地区、300多个城市,并在中国、美国、巴西、匈牙利和法国等国家设立纯电动大巴工厂。

一直以来,中国汽车品牌的海外市场目的地一般集中在亚非拉等欠发达地区,很少有在成熟的发达国家市场成功运作的经验,更没有形成规模优势和强势品牌效应。但是,比亚迪打破了这一传统,其在发达国家市场的成功运作,不但让更多用户对其另眼相看,更塑造了“中国制造”的新标杆。

结束语

技术塑造产品,产品赢得口碑,口碑再吸引用户。这是一个循环往复,谁也离不了谁的过程。K12A能够成功发布,并落地哥伦比亚,一个都不能少。伴随着K12A的上市,比亚迪也将成为目前全球唯一能够掌握从6米到27米不同尺寸纯电动大巴技术的车企。

未来比亚迪还将继续把更多不可能变成可能;比亚迪将继续加速让未来,变成现实。

责任编辑:李瑞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