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卡车经销商:出路在哪里

方得网 2019-07-17 2309字

方得网  原创

5.21曝光后将近2个月,“大吨小标”事件依旧没有明确的解决方案,所有人的态度都是观望。既然轻卡的问题现在已经浮出水面,那么,中重卡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超重的卡车在年检的时候又将如何通过呢?曾经隐藏在检车厂的秘密又是什么呢?

为了进一步了解事实的真相,方得网小编再次前往房山窦店,实地走访北京经销商,来听听他们是怎么说的。

应对年检 “倒箱”成了一种方法

可以确定的是,“大吨小标”事件绝非是仅局限在轻卡领域,中卡和重卡同样存在,一位重卡经销商汪先生坦言:“中重卡一样超载,自卸一般超4吨多,像国家规定的31吨的8*4自卸车,地方上往往可能按照40吨算,至于偏远地区可能就更没有限制了”。

他略显无奈的和小编说:“这种事,早就不是秘密了,没法查,因为现在根本就没有国六资源,都查了,运输业就全都瘫痪了”。

对此,另一位经销商李女士表示:“北京地区的标准还没有确定,到底是8*4 还是 6*4?方箱还是U型箱?至今都没有准确的消息,企业也没有消息,说只能等到8月1日之后,问题才能陆续落实”。

北京卡车经销商 (1)  

她还补充道:“像上海深圳的情况,人家可能就会比较统一,就会相对好一些,但是那也是空车的时候不超,别装货,装了货以后依旧是超!”

显然,经销商也是一阵苦恼,而用户的年检又该怎么处理?当客户来咨询的时候,经销商又将怎么应对呢?

针对着现在棘手的年检,经销商没有别的办法,只有“倒箱”,李女士和小编颇为确定的表示:“倒箱”可以保证每一辆超载的卡车通过年检,因为总得给我们这些经销商留一条活路,要不对整体运力都会产生巨大影响。”

李女士的说法并不是空穴来风,在小编走访的过程中,“倒箱过年检”也得到了某品牌经销商张先生的认同,他还和小编举了一个例子:“比如我底盘10吨,但是箱的话是5吨多,但国家规定的是12吨,上下浮动3%就可以,这样倒箱就是过年检必走的一条路,所有人都清楚,所有人都别说破”。

张先生情绪略有些激动的和小编表示:“我现在卖车就超重,第二年检车就一定过不了,你说谁来为客户负责?!”

隐藏在检车厂里的秘密

“这个问题我劝你们别再深入下去了,对谁都不好,因为水真的太深”,这是小编问及检车厂如何让车通过年检时某位经销商所给出的回复。

据了解,在2018年以前,称重的时候,往往就是走过场,甚至很多检车厂都不用称重,但是2018年以来,国家引入了红外线,在形式上,验车已经有了几分专业的色彩。

在走访过程中,小编发现,现如今几乎各个检车厂都已经安装上了红外线,测量尺寸,其实尺寸一般没有问题,对于重量,如果确实超重,“倒箱”也是经销商给出的颇为一致的答案。

但问题依旧没有彻底得到解决,特别是涉及到了最敏感的重量,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经销商和小编爆料称曾经的检车厂验车的时候,想让你过你就能过,不想让你过你根本就过不了!

北京卡车经销商 (2)  

他还说道:“大的检车厂一般会有两到三个‘老司机’,他们自己会把握,比如车停到哪个点位正好就能过,因为验车的过程并不是客户自己去开,都是有专人在开,其实里面的门道非常深,原先是小地磅,出事后听说现在检车厂都已经更换大地磅了,我也只是听说,具体是怎样的我也讲不清楚,现在检车厂的人都已经被吓得不敢开门迎客了”。

北京卡车经销商 (3)  

他的观点也得到了另一位经销商的验证,他表示也不知道里面是怎么调控的,但肯定是这样,“好”的上线员点位吃的准,往往可以做到“一脚过”,也可以“一脚不过”,否则要是手潮一点的新手就得找点位,会慢很多。

后记

显然,卡车超载已经早就成为了普遍现象,相关部门监管不利当然难辞其咎,在走访的过程中,经销商心中的怨气是显而易见的,因为他们事儿办得不少,锅背得最多。

相关部门—检车厂—经销商—企业—用户,仿佛所有人都在唱着一出早就写好了剧本的“苦情戏”。

5.21后,相关部门明确表态,但事件依然搁置,来自舆论压力不小;检车厂曾经“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超载车“过”还是“不过”是可以人为操控的,现如今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甚至已经到了由于怕担责而选择“闭门谢客”的地步;经销商谁也得罪不起,天天在夹缝中求生存,内心有苦说不出;企业由于利益受损,看着“上面”的脸色行事的同时,天天琢磨着曾经超载违规的车该如何处理?才能让自己的利益损失最小化?用户买不到合规能上牌的车,心里自然也是不爽。

时至今日,国家对于“大吨小标”问题的解决方案还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说法,经销商迫于无奈选择“倒箱”应付年检,这样的做法其实都是出于无奈。

相关政策的出台应该完善,从源头将问题卡死的同时,更要讲究方式方法,切记“一刀切”而造成整体运输行业的“凋敝”。

另一方面,潜规则盛行的原因本质还是由于政策的不完善。对此,有关部门更是要格外重视,否则,不仅仅是在检车厂中,在任何利益链条的环节,都会出现形形色色的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又绝对真实存在的“潜规则”。显然,这些对于整体商用车的发展是一个巨大的阻碍;毋庸置疑的是,监管部门应该与多方一道,将许多隐患从萌芽时就彻底掐死,不给“潜规则”发展的空间。

“蓝天保卫战”等相关政策的出台让所有人眼前一亮,但问题是何日可以解决?各方利益该如何平衡?多方博弈的结果何日可以出台?

显然,这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

总之,小编希望相关政策可以早日出台,对此,方得网也将持续关注。

责任编辑:李瑞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