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得网 原创
“随着新能源市场的爆发,中集搅拌车国内销售量中,新能源占比已达83%”中集车辆DTB·搅拌车业务集团总裁胡柏林这样说道。
中集车辆DTB·水泥搅拌车(含粉罐车)业务集团(下称中集搅拌)主办的“绿色智造 搅动未来”新能源搅拌车产业交流峰会在洛阳召开。
在新能源浪潮下,搅拌车市场会迎来怎样的机遇和挑战?中集搅拌如何联合上下游产业链一同迎战?
行业回暖 新能源搅拌车渗透率高达65%
2025年,乘着新能源的东风,新能源搅拌车市场回温明显,渗透率早已过半。行业正从政策补贴驱动,大步迈向价值驱动的新阶段。
现场行业专家的预测数据显示,2025年搅拌车销量将突破2万台,新能源渗透率正快速逼近70%。
峰会现场,胡柏林在致辞中表示:“2025年上半年,新能源重卡渗透率达15%,而新能源搅拌车市场的渗透率已高达65%。”在此背景下,中集车辆源搅拌车业务持续增长,“中集车辆国内搅拌车销售量中,新能源占比已达83%”。
作为新能源搅拌车的领军企业,中集搅拌此次举办峰会,背后意义深远。
这不仅是一场行业盛会,更是重组后的中集搅拌首次公开亮相,向业界宣告其“涅槃重生”。据了解,2025年2月。中集车辆开启第三次创业,整合旗下多家搅拌车、粉罐车工厂资源,在洛阳成立中集车辆DTB·搅拌车业务集团。
目前以搅拌车和粉罐车为核心业务,在洛阳、芜湖、梁山布局三大智造中心,手握行业最丰富的新能源产品公告,成为新能源公告最多、产品线最丰富的领军企业。
协同创新 不卷价格卷价值
新能源搅拌车市场同样深陷行业内“卷价格、卷配置、卷金融”的竞争。
胡柏林则点明破局之道在于“卷价值而非卷价格”,要“讲配合而非卷配置”。
这也正是此次召开行业峰会的背后深意:联合主机厂与上下游伙伴,共同研发一体化、差异化的技术和产品。
作为东道主和产业链整合者,此次会上,中集搅拌展示了重组后的产品组合拳。中集车辆DTB·搅拌车业务集团方案总监段晓峰系统介绍了旗下新能源搅拌车的核心优势。
段晓峰表示,为了破局行业内卷,中集搅拌的新品聚焦一体化、差异化的技术,联合主机厂企业,打造了主机上装一体化产品、纯电动拖挂一体化产品。在新技术上,中集搅拌业联合了上游企业,着力开发不同的搅拌车功能。
中集搅拌车有着四大核心优势,在行业率先采用电机加减速机直驱的一个技术路线,电机直驱更高效。
其次中集搅拌车可实现4点操控,更智能,中集在驾驶后台前后左右,都可以实现操控。第三则是高清中控更便捷,我们在驾驶室里有高清的显示屏,可以操控罐体、故障信息显示等。第四中集搅拌车可以使用车联网平台,可以实时查看车辆运营状态,轨迹、数据等。
段晓峰强调,“因为搅拌车的应用场景比较独特,我们在研发时既要保证减速机的寿命,还保证车辆稳定性。同时我们还要优化电机、电驱、减速机的匹配,通过这些匹配,会降低整套产品的设计成本。后期中集搅拌车的电池系统要采用统一的提升策略,统一的操控,统一的高电压技术接口,统一的参数,统一的安装方式。”
段晓峰强调,中集搅拌正联合合作伙伴,着力开发统一的上装电气系统控制策略、通讯协议、高压接口及安装方式,旨在解决当前行业接口繁杂、改装效率低的痛点,推动标准化和高效化。
除了电力系统,中集搅拌车在安全技术上苦练内功。搅拌车是一个回转体,重心非常高,在重载行驶的时候,稳定性比较差,尤其是转弯的时候,侧翻的概率很高,这也是行业的痛点和难点。
中集搅拌车创新分体梁技术,防侧倾侧技术,为搅拌车深度护航。段晓峰表示,通过陀螺仪或者重力方向感应器实时监测车身倾侧角度,超过阈值时触发防侧倾机制,并将轴荷传感器安装在后悬架纵梁下端等设计,保障运营安全。
在经济性方面,段晓峰以成都搅拌站的实际案例展示,在相同方量下,新能源搅拌车月度运营成本仅需5000多元,而传统柴油车则高达12000元左右。巨大的成本差异正强力推动客户转向新能源。
段晓峰指出,当前柴油搅拌车保有量仍有约30万辆,其新能源替代空间巨大,新能源搅拌车的春天已经到来。
“朋友圈”再扩大 强强联合 为用户创造价值
这次亮相随之而来的是中集搅拌背后强大的“朋友圈”以及上下游产业链的合作伙伴。峰会的重量级嘉宾名单,本身就是行业格局的缩影。
不仅有重卡行业老牌巨头如一汽解放、陕汽重卡、宇通重卡等,也有电池巨头宁德时代、亿纬锂能等核心供应商。他们的齐聚,传递出一个明确信号:新能源搅拌车的未来,绝非单打独斗,而是整个产业链的深度协同。
会上,一汽解放带来了全新的迭代方案。一汽解放新能源产品开发院院长黄功平详细介绍了解放与中集联合开发的搅拌车产品。双方从研发之初就进行底盘与上装的“五位一体”一体化设计(研发、散热、显示、控制、数据一体化),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一体化”。极致轻量化设计使车辆自重远低于行业主流产品,同时通过合理规划电量,解决了续航焦虑。一款合规大容积产品,自重仅11吨,却能比市场主流产品多拉一方混凝土,电耗还低10%以上(约0.15度/公里),显著提升用户收益。
电池巨头宁德时代则带来了长寿命与超快充的解决方案。“天行H”系列电池解决方案,“长寿命版”提供15年300万公里质保,“超充版”则支持15分钟补能70%,实现兆瓦级充电,宁德时代新一代产品循环寿命提升60%。宁德时代重工事业部总工程师姜伟算了一笔账:以350度电产品全生命周期计算,比上代产品多质保60万度电,每年可为客户带来额外约6万元的收益,真正做到为用户提供价值。
陕重汽汽车工程研究院贾建国则聚焦新能源搅拌车高效节能、安全可靠、智能控制以及集成一体化四个方向讲解了陕汽的方案。贾建国分享了陕汽与中集合作的重要成果,做到整车与罐体的集成控制以及热管理系统的集成控制。此外,为了解决搅拌车重心高,容易侧倾的难点,自主研发了电驱桥。该技术取消了中央电机和传动轴,将电池侧置或中置,显著降低整车满载重心达7%,并释放了上装空间,可将轴距缩短400mm,大大提升车辆通过性。同时,能量传递环节减少,电耗降低7%以上。针对目前治超力度加大,双方还联合开发了轴距仅2.9米的短轴距半挂搅拌车,通过性与单车相当,装载量优势突出。
结语:
中集搅拌在洛阳峰会的亮相,吹响了在新能源搅拌车行业链合创新的号角。
从政策驱动到价值驱动,从单兵作战到产业链“协同作战”,中集搅拌与一汽解放、宁德时代、陕汽重卡、宇通重卡等巨头的深度协同,正合力破解新能源搅拌车固有的续航、成本、安全等核心痛点。
产业链聚链成势,中集搅拌的正带领行业向着绿色未来加速行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