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陕汽、重汽都在推 2017年 4X2车型能火吗?

方得网 2017-02-18 1808字

方得网  庞太生

在新GB1589的推动下,6X2车型没有了往日的风光。

2017年,除了6X4受到追捧,4X2更是众多重卡企业年会上的明星车型。

方得网在仔细观察了各家企业2017年会上主推的车型后发现,较为“冷门”的4X2车型,成了各家主推车型。4x2 车型能否会在2017年大有作为呢?请看方得网的分析报道。

2017主推车型多为4X2

细扒2017年各个企业的年会,方得网发现无论是牵引车还载货车,重卡企业2017主推车型4X2居多,据不完全统计,有6家企业推出了13款4X2车型。

一汽解放在2017年会上,展出的车型中就包括了新款J6P,老款J6P,J6M在内的4X2主力牵引车,同时推出了虎V、J6M 4X2大货箱载货车。

一汽解放新款J6P 4X2 AMT牵引车

一汽解放新款J6P 4X2 AMT牵引车

陕汽2017年会上市发布的德龙L3000牵引车,车型也是4X2,是陕汽2017年主推的中卡车型。而对于网友曝光的,陕汽2107年新一代卡车,从曝光照片来看,同样是一款4X2车型。

陕汽2107年新一代4X2卡车

陕汽2107年新一代4X2卡车

与此同时,方得网在今年重汽的商务年会上同样看到,重汽展出的4X2牵引车也是层出不穷,从第一代智能卡车,到汕德卡C7H快递车,再到C5H快递专用大容积厢式车和豪瀚J5G 厢式车,同样都有4X2车型。

除此之外,江淮格尔发、华菱、联合卡车等重卡企业,2017年也都推出了4×2重点车型。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联合卡车针对快递物流市场推出的一款4×2厢式车,采用UH高顶驾驶室,搭载潍柴WP6,245马力发动机,货箱长度9米6,实现装载容量最大化。

4X2车型为什么能火?

如果预测不错的话,4X2车型在2017年肯定会火。那么,作为以往的“冷门”车型,4X2有什么要火的理由呢?方得网经过分析认为,理由有二。

其一是,新GB1589规定,6x4牵引车配三桥半挂的车货总重为49吨,大部分6X4车型带挂后的自重都在15吨左右,装载货物33吨很勉强,很多时候只能装32吨。而4x2牵引车规定车货总重43吨,这一车型一般带挂后总重只有12吨,装30吨货物是绰绰有余。通过对比可以看出,4X2和6X4的载货差距并不大。最主要的是,虽然4X2比6X4少拉两吨货,但4x2牵引车在过路费和油费上比6X4车型要省不少。用户如果要是经常拉轻抛货的话,在整车使用和轮胎消耗方面会更加省钱。最重要的是: 4X2车型的价格要比6X4车型便宜很多。

由此可见,4x2车型最重要的特点就是,省钱,省钱,省钱!

重汽今年展出的第一代智能卡车(4X2牵引车)

重汽今年展出的第一代智能卡车(4X2牵引车)

其二是,4X2车型更适合快递运输。方得网从大部分重卡企业对自家4X2车型的描述中看出,4X2车型主要面对的是快递运输市场。据中国国家邮政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快递业务量突破313.5亿件,同比增长51.7%,快递业务量位居世界第一,已经连续6年保持50%以上的高速增长。

而快递行业用车的标准,则是质量轻、油耗低、货箱大。能够满足这些需求的车型,就非4x2车型莫属。因为,4X2车型只有2条车轴,底盘轴距短,牵引车可以让载物货箱容积更大;另一方面,4X2车辆灵活,自重也轻,轮胎数量少,燃油经济性更好,更省油(基本上在25L\百公里左右)。更重要的是,就是前文提到的,4X2的车辆购置成本低。

华菱推出的9米6货箱4X2载货车

华菱推出的9米6货箱4X2载货车

在上述两方面原因的影响下,随着国内快递行业持续良好的发展势头,可以预见,今年4X2车型的市场占有率将会有大幅提升。

4X2车型生存空间大

除了适用于快递行业外,4X2车型在其他运输方面生存空间也是蛮大的。

虽然4X2总重43吨比6X4总49吨少装6吨,但其自重差一吨多,再加上挂车轻量化和单胎配合铝合金车轮使用,也能轻一吨以上。如此算来,4X2只比6X4少拉两吨货,基本没有什么区别。

上汽红岩M100中置轴列车

上汽红岩M100中置轴列车

正因为4X2车型具有载物货箱容积大,车辆灵活,自重轻,轮胎数量少,燃油经济性更好更省油(基本上在25L\百公里左右)等优点,4X2车型同时也适合轿运车、冷链、轻抛货冷链运输。比如,冷藏车轻量化4X2车型能装到25-26吨,轻量化6X4车型能装28-30吨,但新国标之后市场上的货最重也就是27吨左右。而快递不超10吨,快运基本15吨,绿通也在25吨以内,对于4X2车型43吨的上限来说并没有什么影响,所以更划算。

结束语:

综合上述情况来看,4X2车型确实在某些方面存在着很大的优势。但是,4X2车型到底适不适合用户的需求,能不能给用户带来利益最大化呢,就看看市场表现如何吧。

责任编辑: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