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得网舒慕虞
“中国汽车混动技术品牌集群,已打破了日系车的垄断;中国自主品牌的混动技术,无论是从产品、技术、市场的角度来看,已经超越了本田和丰田。”
8月16日,在“第二届中国混合动力技术升级研讨会”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家乘用车自动变速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徐向阳提出这样的观点。
请看方得网带来的报道。
自主混动技术超“双田”
在徐向阳看来,中国自主品牌的混动技术,无论是从产品、技术、市场的角度来看,已经超越了本田和丰田,进入了引领世界的时代,在全球形成了一种全新的竞争格局。
徐向阳
在作“混动技术路线对比分析”演讲时,徐向阳表示,当前,国外混动技术主要呈三大类分布:一是日系以丰田功率分流的THS为代表、加之本田串并联的i-MMD、日产增程e-Power;二是美系以通用多模功率分流Volt为代表;三是欧系、韩系的技术路线基本上相同,普遍采用的在传统的自动变速器的基础上集成电机,形成PX构型,并基于传统的AT、DCT或者AMT形成并联混动。
相比起国外发展现状,中国混动技术则是呈现出“百花齐放”格局。“中国存在着串联、并联、串并联、功率分流各种混动技术路线,尤其是多挡位串并联DHT创新方案,实现从跟随到引领。”徐向阳表示,这主要取决于中国是一个开放包容的汽车市场,各国技术路线产品都会进入中国市场,国内企业在做技术路线选择时会倾向合资伙伴,并对技术做自主的改进升级,从而形成百花齐放的市场格局。
在徐向阳看来,不同的混动技术路线各有优缺点。“混动技术路线选择是结合自身资源优势、混动技术特点、产品属性需求、成本等综合考虑而做出的。混动技术路线多样化是国内外共同的发展趋势,没有最好的技术路线和产品,只有最适合企业优势和车型的技术路线。”
不过,徐向阳从专业技术角度出发分析指出,中国自主品牌的混动产品、技术、市场表现,都已经超越了“两田”。“行业里总说,中国在电动化方面做到了世界领先的水平,但真正实现全球性引领突破的是插电混动技术。比亚迪DM-i的销量目前是合资品牌的5倍,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国自主品牌的混动技术,已经超越了本田和丰田。”
徐向阳表示,在过去,在混合动力领域,一直由日系车占据着市场的垄断地位;如今,比亚迪、长城汽车、吉利汽车、上汽、奇瑞、广汽、长安汽车等中国汽车品牌企业聚焦混动技术,不但推出了具有竞争力、创新力的混动产品,还建设了混动技术品牌,并形成了中国汽车混动技术品牌集群,打破了日系车的垄断。
混动技术未来四大趋势
在展望发展趋势时,徐向阳指出,未来混动技术的创新空间很大,有四大发展趋势值得关注。
趋势一,双电机串并联构型超越功率分流型,将成为自主混动主流技术路线。“过去,丰田采取了高功率发动机加上低功率的电机路线;本田采取的是低功率发动机加高功率电机。对比来看,丰田在当时具备成本的优势。但是,随着技术的进步,混动车型在不断大型化,丰田的技术路线功率分流型的动力性较差,再加上三电成本的快速下降,使得丰田低成本的优势消耗殆尽。而串并联可以采用定轴齿轮方案,可制造性更好,动能性更强,能够实现高动力性驾驶的要求,满足市场的需求,所以说,串并联构型逐渐成为了主要的技术发展方向。”徐向阳表示。
趋势二,多挡化会成为双电机串并联发展趋势。“通过本田i-MMD系统单挡、到长城Lemon系统两挡,吉利雷神的三挡,多挡化我们可以获得更好的动力性、经济性,在控制方面下功夫可以获得更好的NVH的表现,满足用户的需求。”在徐向阳看来,构型方案创新永无止境,也是未来发展的关键要素。
趋势三,以电驱动为主的DHT和P2成为PHEV未来发展方向。“通过大充放电功率,使更多的制动能量被回收,突出电车的驾乘感受,油耗更低,所以采用DHT构型、配备高速大功率电机、实现长的存电续航里程是主要的发展方向。”徐向阳表示,以比亚迪DM-i超级混动为代表的PHEV,都是以电驱动为主的技术发展方向。
趋势四,智能化网联化能量管理和控制技术成为技术竞争的新高地。“在智能网联上,混动可以和纯电动车型做到一致,智能网联既适合传统的燃油车,又适合串联混动车型,并不是专属于纯电动。所以智能化网联化能量管理和控制技术成为技术竞争的新高地。” 徐向阳表示。
在徐向阳看来,如今,中国混动技术已经实现了从跟随到引领的转变,自主品牌DHT也成为混动技术创新的重点,未来应该向“多挡、串并联最优解决方案”努力。“未来,混动的创新空间很大,构型无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