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市交通技术一览

慧眼看车 2019-03-19 1497字 0

随着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城镇人口比例逐年提升,这也给城市的交通带来巨大压力,很多省市拓展地铁等新型交通模式,缓解交通拥堵,并取得不错的成效,不过地铁造价高,用时长,同时受地质影响大,未必适合所有地区,今天为大家介绍几种有别于地铁的城市交通新思路。

新型城市交通 (1)  

2019年春节晚会,深圳分会场的主持人在云轨中为大家带来新年的祝福,满满的都是未来感,而这款产品是比亚迪为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历时5年,耗资50亿,组织1000多名工程师倾心打造的中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跨座式单轨“云轨”。

新型城市交通 (2)  

比亚迪云轨概念图

“云轨”单向运能为 1~3万人/小时,其轨道可低空架设,拥有独立路权,可与地面交通形成“立体化”交通网络,对于拥堵严重的大型及超大型城市,轨道交通作为公共交通的重要一环,在疏散客流、减少拥堵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那这样的先进产品成本如何呢?据悉“云轨”施工简便、拆迁量少,建设工期约为地铁的1/3,建设成本约为地铁的1/5。建设期间不必像修地铁那样对周围交通造成巨大影响。

2017年9月1日,我国首条比亚迪云轨在银川花博园正式开通。据悉在开通当日便搭载了超过4万人次。

新型城市交通 (3)  

比亚迪云轨在银川投运

不仅在中国本土备受瞩目,“云轨”项目在国外同样是香饽饽。2017年8月22日,比亚迪与菲律宾伊洛伊洛市签署云轨合作协议,该市将铺设一条长达20公里的云轨,预计2019年通车。2019年2月13日,中国企业比亚迪巴西分公司总经理李铁在巴西萨尔瓦多与巴伊亚州州长鲁伊·科斯塔(Rui Costa)正式签署合同,将在巴西名城萨尔瓦多修建全球首条跨海云轨。

新型城市交通 (4)  

“云巴”和“云轨”类似,都是比亚迪旗下的轨道交通解决方案。由比亚迪历时7年,耗资近100亿倾心打造。

新型城市交通 (5)  

央视晚会中的云巴

从长相上来看“云巴”和“云轨”区别貌似不大,但两者的定位却截然不同。“云轨”定位于中运量交通系统,好比城市地铁一样,单次输送旅客量多,站点间距长。而“云巴”则定位于小运量交通系统,就像公交车,单次运输旅客数目少,站点间隔较为紧凑且布局更加灵活。可作为景区内观光线,大型活动中心内部环线等用途使用。

在建造上“云巴”继承了“云轨”造价低,周期短。凭借这一优势“云巴”接连斩获订单,2018年5月30日,比亚迪与安徽省芜湖市繁昌县人民政府签署“云巴”项目合作协议。6月2日,与四川省成都市邛崃市签署协议,总投资约60亿元。

新型城市交通 (6)  

新型城市交通 (7)  

虚拟轨道电车概念图

中车虚拟轨道电车发布于2017年。从外形上看,智轨列车与传统轨道交通工具最大的区别,就是采用胶轮取代钢轮,使得智轨列车可以脱离常规轨道,在公路上行驶。事实上,智轨列车看似无轨,实则有“轨”,只不过采用了“虚拟轨道跟随控制”技术,也是本车最大的亮点之一。简单来说,它通过车载各类传感器识别路面虚拟轨道线路,将运行信息传送至列车“大脑”(中央控制单元),根据“大脑”的指令,在保证列车实现牵引、制动、转向等正常动作的同时,能够精准控制列车行驶在既定“虚拟轨迹”上,实现智能运行。

除“虚拟轨道”外,列车还采用了高效电传动、多轴转向、双头设计等多项高端技术,未来还将利用车载以太网和传感器技术实现无人驾驶。

新型城市交通 (8)  

2018年5月8日,全球首条智能轨道快运系统示范线——株洲智轨A1线路(首期)在湖南株洲城区开通试运行。

责任编辑:李瑞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