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联合重卡的涅槃新生 看尹同跃的成功之道

方得网 2025-11-18 2340字 0

方得网 原创

“有恒心,中等资质的也能做成大事”,尹同跃曾这样说过。

巴菲特说:Choose your heroes very carefully and then emulate them(找到合适的榜样并效仿他们)。

笔者认为,尹同跃是汽车行业的“hero”。他带领奇瑞众将士,把从零起步、仅以30万元投入起家的奇瑞,通过28年的奋斗,做到中国汽车出口第一、进入世界五百强,年销260万辆(2024年),营收超4800亿元(2024年)的汽车企业。

1  

笔者从25年前作为经销商开始认识尹同跃,后来又以汽车记者的视角观察奇瑞的发展。笔者认为,尹同跃能带领奇瑞成大事,关键有三点:

首先是要有够高的目标,也就是尹同跃经常自嘲的敢于“吹牛”;其次就是要资源顶格投入,不抠抠索索,也就是敢于“ALL IN”;最后就是要有“恒心”,百折不挠,也就是遇到困难时不放弃、不抛弃,想办法克服。

下面就以联合重卡的发展之路,来说明如何做到这三点。

“成大事”的奇瑞

先来看看奇瑞起点之低,与当前车圈地位之高。

2025年1-10月,奇瑞集团汽车销量为228.9万辆,平均每天销售7629辆车。其中,作为上市主体的奇瑞汽车,2025年前三季度累计营收2148.33亿元,净利润143.65亿元,平均每分钟赚3.3万元。

2025年9月25日,奇瑞汽车正式登陆港交所,现市值接近2000亿元。

2 (2)  

奇瑞于1996年在芜湖成立,直到1999年第一辆车才下线。不到30年,奇瑞就从芜湖走向世界,销售到全球100多个国家,市值直逼上汽,超过吉利,是广汽和东风的数倍,接近通用的五成、大众的六成。要知道,大众和通用都是拥有100多年历史的汽车巨头。

1996年奇瑞成立时,还只是芜湖的“秘密工程”,以30万元投资、一间小草房起步,既无国家扶持,又无制造和人员基础,堪称“三无工程”——无资质、无资金、无人员。1999年车辆下线后,仍无轿车生产资质,仅能在芜湖市内销售。直到2000年划转20%股份给上汽,才获得生产资料,得以在全国销售。

奇瑞造车的起点,连中等资质也算不上,其所在城市的资源禀赋,在所有的汽车集团里也基本垫底。但正是这样的起点,却成就了奇瑞当下的业绩。

3  

尹同跃到底做对了什么,才让奇瑞能够以低起点获得大发展?

目标、资源投入与恒心,缺一不可。

远大的目标:敢吹牛

尹同跃有个标签:爱吹牛。行业比较熟悉的是,2023年奇瑞创新大会上,尹同跃说:“奇瑞的新能源不客气了,要做头部企业”,他本人也称之为“吹牛”。次年,奇瑞新能源车同比暴增267%。

2025年10月,奇瑞新能源汽车销售110,346辆,首次单月突破11万辆。1-10月,奇瑞销售新能源汽车697,891辆,同比增长73.1%,增速远超行业。尹同跃所说的“新能源不客气”,已然实现。

4  

实际上,从奇瑞成立起,尹同跃不止一次“吹过牛”。例如,奇瑞刚开始造车时,尹同跃让人将几天内发运的车辆凑齐100台,拍下照片。当时他说:以后每天都要发运100台车。25年后的2025年10月,奇瑞平均每天销售7629辆车。

“吹牛”,其实是设定一个高的“目标”。尹同跃正是通过“吹牛”,设定一个个奋斗目标,再去实现。

再看奇瑞商用车,目前年销不超过10万辆,但2030年的目标是100万辆,这一销量比现在中国商用车第一的福田汽车的年销量还要高(福田汽车2024年总销量为61.16万辆)。这无疑又是一次“吹牛”。

但正如古语所说:“求其上,得其中;求其中,得其下。”正是目标足够高,才有可能成大事。

资源顶格投入:All in

“要干资源就要顶格投入,抠抠索索的干不成事。”尹同跃这句话,可视为将“吹牛”变为现实的必要条件。

5  

顶格投资,也就是ALL IN,意味着投入所有资源,没有退路,背水一战。1996年,尹同跃放弃一汽的大好前程及省会城市的生活,举家迁至安徽芜湖,从小草房起步创业,这就是ALL IN。

例如,为实现奇瑞商用车2030年100万辆的销量目标,对应的是顶格投入。在研发方面,奇瑞商用车计划到2030年累计投入300亿元研发资金,组建4000人规模的全球研发团队,覆盖中国芜湖、上海、合肥及美国、南美、欧洲、日本等区域。在人才方面,商用车行业最顶尖的人才从北京、上海、广州等地汇聚芜湖。

在产品方面,奇瑞也对标全球最高标准,例如2026年上市的大VAN等车型,起步即对标欧洲标准。

同时,奇瑞集团也给予最坚决的支持,例如通过乘用车技术反哺商用车(如光驱一体总成、超充电驱系统),降低研发成本并加速产品迭代。

有恒心:不放弃

“有恒心,中等资质的也能做成大事。”尹同跃说这句话时显得轻松,但现实中,无数资源禀赋更优、同样勤奋的人,却往往“坚持不下去”。例如,尹同跃每天早晨5点半起床,跑步半小时后参加早餐会,365天雷打不动。

这种日复一日的努力,很多人能坚持一段时间,但难以持久,尤其在多年未达目标时更容易放弃。

以联合重卡为例,自2009年项目确立以来,历经种种困难,领导团队更迭频繁,原有股东中有两家退出,最终只剩奇瑞坚持。联合卡车自2010年下线后,月销从未突破1000辆。十几年来,不少合作方、行业人士甚至联合卡车内部员工都认为其前景渺茫,但尹同跃从未放弃。

2020年后,重卡行业集中度越来越高,与联合重卡同期成立的多数企业已倒下,甚至一些曾位列行业前十的企业也已破产重组,而尹同跃依然坚持做好联合卡车。

6  

正如当年做乘用车一样,尹同跃的“不放弃、不抛弃”,终于在2025年10月迎来产销破千,且是新能源重卡月销破千。2025年,奇瑞商用车实现了同比增长62%。

高的目标+顶格资源投入+坚持,是成大事的必要条件。如今的奇瑞商用车,既有高远目标,又有顶格投入,更坚持了十几年。“成大事”或许很快就会到来。

责任编辑:杜玉娇

数据

更多>

原创

更多>

微信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