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得网 原创
安徽800万学子“课前到书”,江淮商用车扛起高效送达的重任。
八月的合肥,热浪未退。在安徽新华发行集团物流园内,一辆辆卡车在月台间频繁往来,工人们汗流浃背却动作麻利,一捆捆教材被迅速分拣、装车、发往各地。这里是全省800万中小学生教材配送的“心脏”——所有课本都由此启程,必须在开学前准确送达每一个孩子手中。
8月21日,方得网实地探访这一繁忙现场,揭开“课前到书”背后,物流运输所扮演的关键角色。
“不打烊”的物流战场
走进皖新物流园区,仿佛进入一个永不停歇的“战场”。
“教材配送是一场绝不能输的硬仗。”安徽新华发行集团皖新供应链服务有限公司物流中心(简称:皖新物流)经理焦静表示,集团从6月就启动保障机制,科学统筹、全面推进,“所有人力、车辆和设备全面调集,员工放弃双休,确保教材‘到了就能卸,卸了就能发’。”
据她介绍,自7月1日2025年秋季教材正式入库以来,这座物流园就进入“战时状态”。“每天平均入库量达300万册,高峰时甚至突破500万册,所有入库教材都必须在24小时内完成验收、分拣、打包和出库流程,容不得半点延迟。”
如此庞大的教材转运压力,全部落在皖新物流的肩上。运输部吴主任表示,秋季教材由各印刷厂统一送至物流园,再由皖新物流作为枢纽分转至十六个地市。“我们必须要在8月25日前,将全部教材准确送达全省各市新华书店,这是整个链条中最关键的一环。转运环节一旦出现延误,将直接影响后续学校的教材配发”。
在这场与时间赛跑的战役中,可靠性是生命线。而皖新物流所倚仗的,正是一支高效、稳定的运输车队。
江淮车扛起中转大旗
在皖新物流园区,方得网看到了数辆正在装载教材的重型卡车,正是这些车辆承担起全省800万学子的教材中转重任。其中,车身上印着“JAC”标志的江淮格尔发系列格外醒目。
“我们车队目前共有28辆重卡,其中18辆是江淮格尔发。”吴主任坦言,“江淮作为我们本土的骄傲,一直是采购重卡的首选品牌。”在他看来,几十年春秋两季的教材配送工作中,江淮商用车始终扮演着主力角色,其最突出的优势就是“故障率极低、出勤率极高”。
“教材中转任务非常繁重,节奏紧张,根本不允许车辆出现任何问题。”他强调,“在我们执行任务前,江淮的服务团队会主动上门,对车辆进行全面‘体检’,确保万无一失。这么多年,从来没有一台江淮商用车因大故障停运超过半天。”
除了故障率低,江淮重卡还在承载性和动力性方面表现出色。教材运输属于重货,单趟载重量大,对车辆的底盘、发动机和变速箱都是严峻考验。“江淮重卡动力强、承载力可靠,哪怕在全省多地市高频往返、连续作业的情况下,也从未出现动力不足或‘抛锚’状况”,吴主任评价道。
江淮高效运输无处不在
江淮商用车的贡献,远不止于皖新物流的自有车队。方得网在物流园实地探访的三个小时中注意到,全国各地印刷厂及承运商运送教材的配送车,江淮品牌占据主流。粗略统计,每驶入五辆货车,就有三辆属于江淮系列。
来自安徽万德印务有限公司的司机驾驶一辆江淮骏铃轻卡驶入园区,车前摆放“教材急送”标识。“我们公司多用江淮轻卡拉教材,”他表示,“印刷品不算轻货,非常沉。骏铃承重能力强,重载情况下动力依然充沛,跑得动、赶得上时间。”
合肥翔鸿货运等运输公司的轻卡,都来自于江淮。特别是,安徽中广货运公司一辆车龄已达七、八年的国四排放江淮轻卡,至今仍活跃在一线。“这车特别皮实,已经跑了70多万公里,几乎没出过大问题,出勤率一点不输新车”,司机话语中透出信赖。
装卸效率同样是教材高效运输的关键。“我们从印刷厂把教材拉至物流中心入库,需自行卸货并放置到指定位置。”一位正从江淮轻卡上卸货的司机表示,“江淮商用车的栏板设计合理,容易放平,我们再直接用叉车作业,整托整托卸书,速度快、效率高。”
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一辆江淮格尔发9米6飞翼车。司机进场后按下按钮,货厢两侧翼板缓缓升起,犹如展开双翼。两侧可同时进行叉车作业,互不干扰。不到十分钟,满车教材就已全部卸完。“飞翼车厢特别适合教材这类标准化托盘货物,极大提升了周转效率”,司机说道。
从印刷厂到物流园,从中央仓到市县书店,再到每一所学校——这条安徽800万学子期待的“知识之路”,离不开江淮商用车的可靠奔赴。
它们穿梭于酷暑之下,奔波在城乡之间,用高效与稳定默默守护着孩子们的开学第一天。没有豪言壮语,只有实实在在的每一公里。正是这些钢铁骏马的不懈奔跑,让知识如期而至,让梦想有了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