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得网 原创
今年7月,东风商用车启动了“龙擎万里行”实战验证行动,直至10月份,活动完美收官。这场行动覆盖东-山东东营、西-四川邛崃、南-广东中山、北-新疆叶城、中-河南偃师五大站点,是一次跨越全国五大核心区域的全场景运营检验,相当于把产品放在最真实的运输场景,让司机、车队、物流公司等用户亲自下场投票。
在行业普遍追求“快交付、轻验证”的当下,东风商用车选择用四个月时间、上万公里行程、五大复杂工况,主动将自己置于用户最严苛的审视之下。这种"开卷考试"的做法,在商用车领域并不多见,但恰恰是这种“敢于实战、直面考验”的验证,才是对产品性能的全面检验,更是东风商用车以自主动力为核心,敢于实战、直面用户考验的央企魄力的集中展现。
五站万里行,见证龙擎动力真实力
“龙擎万里行”所走的每一条路线,都专挑典型、复杂、甚至极端的运输场景,做的到有的放矢,几乎覆盖了中国商用车运营的全部典型工况。
7月,河南站活动在洛阳市偃师区启动,拉开了龙擎万里行的序幕。在这里,龙擎动力面临的是中原地区典型的混合路况和多样化的运输需求,龙擎3.0不仅动力强、能耗低,还可靠,展现出令人惊讶的"多面手"特质。
偃师的王献武是开东风天龙KL“龙擎 520”自动挡燃气牵引车的卡友,他表示:“同样跑河北专线,像偃师往返保定1500多公里,能比油车省1000多块钱,以一月跑六七趟来算,就能省出一个驾驶员的工资。”
第二站是广东中山。中山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物流节点,短途高频快运是主流场景,物流运输节奏快、强度大,这对车辆的耐久性提出了严苛的要求。作为这条“效率战线”上的老兵,开东风天锦KR的肖师傅对龙擎动力满是信赖:“这台车开到现在,就是正常保养,出勤率基本是百分百。发动机、变速箱这些核心部件从没出过问题!”
9月份是山东东营站。在东营至龙口的运输线路上,危化品运输是核心场景,不仅考验动力性,还有在特殊工况下的稳定性和耐久性,龙擎动力链同样经受住了考验,山东某运输公司总经理称它为“实实在在的定心丸”。
10月份,“龙擎万里行”同时深入新疆叶城和四川邛崃,一北一西,对比鲜明。新疆叶城位于喀什地区,是新藏线的起点,这里海拔高、气温低,是对车辆极限性能的终极考验;四川邛崃作为“千年酒乡”,运输任务以酒类为主,对车辆的平稳性和安全性要求极高。这里的盘山公路和复杂地形,成为检验龙擎动力性能的天然试车场。
两地用户对龙擎动力在特殊地理气候条件下的表现给予了积极评价。经常跑川藏线的车主,纷纷给出了“好”、“劲儿大”、“能耗低”、“可靠耐用”等评价!
五站验证,龙擎动力收获了用户的一致好评,这种从“实验室验证”转向“用户场景验证”的逻辑转变,是中国商用车企业在技术成熟度和市场信心上的跃升。
直面用户“真考验”,“龙擎万里行”展现央企魄力
四省五站,万里征程,“龙擎万里行”不仅是一次产品验证,更是央企魄力的一次全面展现。
在汽车产业里,最难的往往不是技术创新本身,而是有勇气将创新成果置于真实使用环境中接受检验。东风商用车作为央企,展现的正是这种敢于实战、直面用户的魄力,这种魄力源于对自身技术的自信,也源于对用户负责的初心。
长期以来,东风商用车对自主动力技术持续投入和迭代创新,牢牢掌握了“动力总成”这一核心命脉。龙擎品牌作为东风商用车自主动力的集大成者,凝聚了东风在发动机领域多年的技术积累,龙擎自2019年发布以来,已经从1.0升级至3.0,这个过程的每一次升级,并非是简单的参数提升,而融入了最新的技术创新,并从单一部件优化走向全场景智慧集成。
龙擎1.0初步构建起自主动力技术与产品体系,开启了东风商用车在动力系统自主研发的新征程,解决了核心总成的“有无”和“可靠”问题;龙擎2.0开始思考如何将发动机、变速箱、车桥更好地协同工作,并根据不同运输场景进行特定优化,例如为煤炭倒短和快递物流提供不同的动力链方案;龙擎3.0则实现从“被动响应”到“主动智能”的质的飞跃,它通过整车与动力链的一体化集成开发与智能控制,将整个车辆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来优化,追求在全场景下的高效运行。
作为央企,东风商用车没有选择躺平,不仅在技术上坚持投入,持续创新,保持与时俱进的领跑实力,还通过“龙擎万里行”活动,主动将自己置于市场最前沿接受检验。这种“自我加压”的姿态,体现了对用户负责、对行业负责的态度。在浮躁的市场环境中,这种沉下心来做产品、听反馈、改问题的务实精神,尤为可贵。
龙擎万里行虽然收官,但东风商用车的创新之路仍在继续。五站验证收获的不仅是口碑,更是宝贵的一手数据和用户洞察。这些反馈将反哺下一代产品的优化迭代,形成“用户驱动创新”的良性循环。
在这个技术快速迭代、市场高度内卷的时代,东风商用车选择用最“笨”的方式——走进一线、直面用户、接受检验,以此来证明自己的实力。这种看似“低效”的做法,恰恰是最高效的用户信任构建方式。未来,当更多中国车企敢于像东风这样“把产品交给用户、把评价权交给市场”,中国商用车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才会有更加坚实的根基。
销量、市占率增速第一,远程星际客车加速度领跑新能源赛道
潍柴65万台领跑 玉柴份额稳第二!全柴增14% 前10月累计销量341万台
张师傅跑鲁滇专线!玉柴K14N让他4月跑8万公里 气钱还省“麻”了
福田超36万领跑 远程逼近前五 比亚迪4.3倍增长!前10月轻卡增5.7%
10月新能源轻卡增34% 远程/福田争第一 重汽杀进前三 比亚迪增速超2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