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得网 原创
电动重卡的未来是超充?换电?都要?
电动重卡为主流的新能源重卡市场,依然面对续航焦虑、补能效率痛点。
2025年,有关电动重卡超充与换电两条路线都有较大进展,究竟谁才是电动重卡更优解决方案?
既有华为数字能源牵头组建“超充联盟”,也有宁德时代、启源芯动力加码布局换电网络、同时兼顾快充。在局势不明朗的时候,这些大佬选择“两头下注”多点布局,那么重卡企业与用户该怎么选?
请看方得网分析报道。
跨界大佬华为:引领重卡兆瓦超充
2025年,兆瓦级超充国家标准有望年内出台,相关产业链相继发力,超快充技术与产品更加丰富,电动重卡“超充”解决方案备受看好。
比亚迪、华为最近相继发力兆瓦级充电技术;充电桩方面,星星充电、玖行能源等兆瓦级超充正式上线;电池方面,宁德时代、比亚迪、亿纬锂能、欣旺达等动力电池企业均已推出支持4C及以上的快充产品。
值得注意的是,跨界进入电动重卡领域的大佬——华为成为重要推手。
华为数字能源协同车企、电池厂商共同解决充电接口协议匹配,定义超充重卡产品,并联合整车企业加入超充联盟,带动了行业生态的突破。
2025年4月22日,华为数字能源推出针对电动重卡“2400A”全液冷兆瓦超充解决方案,该方案最大充电电流2400安培,峰值功率达1.5兆瓦,每分钟补能20度电,15分钟即可将300度电池包充至90%,将电动重卡补能效率提升至传统方案的4倍,达到了与传统燃料重卡接近的补能效率。
与此同时,华为数字能源携手北奔重汽、北汽福田、东风商用车、DeepWay深向、广汽领程、江淮汽车、庆铃汽车、陕重汽、徐工汽车等9家车企及多家充电运营商、行业伙伴,共建超充联盟2.0生态。目前,4月24日,全国首座重卡兆瓦级超充示范站“上海1号站”在上海临港新片区正式落成。华为数字能源与庆铃集团强强联手,兆瓦级超充纯电重卡“铃界”已在5月22日全球首发。
换电/快充“两头下注”
宁德时代与启源成对手
面向重卡电动化进程提速加快,对换电、快充都有布局、“两头下注”成为理性选择。这也让原本不在一条赛道的宁德时代与启源芯动力,出现市场竞争交集。
全球动力电池霸主、宁德时代2024年推出重型商用车天行电池支持4C超充、15分钟补能70%;2025年,宁德时代第二代神行超充电池实现12C峰值倍率、1.3兆瓦充电功率。
近两年,宁德时代持续加码布局换电重卡生态建设,更是雄心勃勃。
2025年5月18日,中国交通运输协会与宁德时代在山西大同联合主办“新一代重卡换电生态发布活动”。宁德时代发布75#标准化换电块及全场景底盘换电解决方案,并宣布将在2030年建成覆盖全国80%干线运力的“八横十纵”换电绿网目标,推动重卡电动化三年内跨越50%市场渗透率目标。
按照宁德时代计划,2025年前在京津冀、长三角等13个重点区域建成300座换电站,2030年前形成16大城市群换电网络,覆盖15万公里高速及国省道干线。并且,宁德时代与中石化达成战略合作,计划在 2025 年内将500座加油站升级为综合能源站,未来目标是实现 10000 座的升级,为换电重卡的推动提供了硬核支持。
据了解,2023年6月,宁德时代首次发布了“骐骥换电”进军重卡换电。在过去两年里,骐骥换电方案在多个实际场景中落地应用。同时,与交通运输部公路院合作推动标准体系和政策研究;联合金融机构创新服务,推出车电分离专属保险,构建一站式金融支持体系,全面推进重卡换电规模化落地。
另一边,背靠国家电投,作为换电重卡开拓者的启源芯动力,已成为行业最大的重卡电池银行和充换电网络集成运营商,迈入独角兽企业行列。
从重卡换电站到“快换 + 超充 + 送电”的电网友好型超级补能中心,启源芯动力打通了电网与电动汽车间的双向能量流动通道,并与生态圈企业远航锦锂密切合作,推出自主车储共用电池系统(CTB电池)。
2018年,启源芯动力首创重卡“车电分离”模式,迅速打开换电重卡蓝海市场。从2019年到2025年,启源芯动力已在全国重卡运输密集线路节点建成及在建补能中心超1500座,充分兼容800余款、80%以上换电重卡公告车型,服务约7万辆重卡及工程机械,形成4万余公里的省域小组网+长干线,呈现出全国性的补能干线框架。
2025年6月,随着内蒙古呼和浩特、乌兰察布区域的2座国道充换电站建成,全长1200余公里的全国最长重卡充换电干线、启源芯动力G110国道(内蒙古-宁夏段)整线贯通投运。
与此同时,作为国家交通强国建设试点任务牵头实施单位,启源芯动力主编/参编重卡换电类技术标准150余项,其中国际标准1项、国家标准33项。
重卡补能方案怎么选?
从方得网掌握终端销量数据(保险数据口径,不含出口)来看,2021年至2025年5月,伴随电动重卡销量快速增长,充电、换电车型占比也出现较大波动。
如今,兆瓦级超充技术快速发展、换电网络建设加快,这场换电与超充的“路线之争”,未来将进一步升级。
15分钟补能超充模式大幅提高充电效率,但对高压平台、电网容量要求较高,一定程度上对电池安全、寿命提出挑战;3-5分钟的换电模式补能时间更短,却建站成本更高、亟待统一标准落地,还涉及二手电池回收等复杂问题。
破解新能源重卡续航焦虑,到底选择什么方案?
方得网认为,重卡总归还是要回归用户运营的个性化需求决定。
在钢厂、矿山、港口等相对封闭场景,有实力的大客户或者选择效率高的换电。在长途快递物流场景,高速沿线的超充站,也许更有吸引力。
实际上,现在电动重卡主流采用的大电量、标充方案,相对成熟,门槛更低,在当前货源不足、时效性要求不高的形势下,完全能够满足区域运输场景的用户需求。
快充、超充或者换电,电动重卡路线之争短时间难以看到“大结局”,也可能就“手拉手一起走”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