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得网 原创
在中国物流行业高速发展、低碳转型不断深化的当下,新能源重卡已不再局限于港口、矿区等封闭场景的“短倒”运输,越来越多车企开始将目光投向更具想象空间的中长途干线市场,尤其是对时效、成本极为敏感的快递快运领域。
徐工最新推出的4×2底充牵引车,正是这一趋势下的关键产物——它不仅是一款产品,更是一个系统性的破局方案,从技术、设计到商业模式,多维击穿了新能源重卡进入干线快递快运的原有壁垒。
行业困局:新能源重卡走进干线有多难?
虽然新能源重卡在环保和行驶成本方面具备显著优势,但是受限于续航、补能、成本等瓶颈,面对中长途干线,依旧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从续航来看,大多数电动重卡电量在300~400度电之间,实际续航普遍低于250公里,难以满足快递干线单日动辄400~500公里的运输需求;补能效率不够高,即使采用快充,传统单枪充电模式仍需一两个小时以上才能完成补电,无法匹配中长途干线“朝发夕至”的高时效要求,进一步限制了电动重卡的入局。
另外,高昂的电池价格使得电动重卡初始投资远超燃油车,即便TCO(全生命周期成本)更优,很多中小物流企业依然望而却步。
这些问题导致新能源重卡长期被困于港口、矿区等场内短驳,难以真正融入主干物流网络,谁能解决这几大难题,谁就能打开快递快运干线这个万亿级市场的大门,徐工4×2底充牵引车,正是瞄准这一痛点精准发力的“破局利器”。它没有停留在“续航略提升、充电略加快”的渐进式优化,而是从根本架构上寻找破局之道,从续航、补能,到成本直击行业痛点,形成了一套综合解决方案,在干线快递快运场景率先实现了突破,让行业看到了“一辆干线电动卡车应该是什么样子”。
600度电+三重能效优化,实现“500公里当日达”
徐工4×2底充牵引车将电池容量推至600度电,这并不是简单的电池堆叠,而是结合了一体式电驱桥、6档能量回收(效率93.54%)、轻量化悬架等系统化的能效管理,做到了“1.1度电跑1公里”。这意味着,在实际运营场景中,车辆可稳定覆盖350~500公里的干线快递快运单趟任务,不再因电量问题被迫中途补电,真正实现了“一日达”运营闭环,成功解决了续航难题。
而且,徐工在电池热管理与防护方面采用了IP68+IP6K9K标准,极大增强了极端天气下的运行可靠性,使车辆即便在寒冷或湿热环境下依然保持高性能输出,更能适应干线快递快运的多变环境。
双枪快充+强动力,补能速度快,行驶效率高
如果说大电量是“体能储备”,那么补能效率就是“恢复能力”。
徐工4×2底充牵引车引入了双枪快充技术,将SOC 20%至80%的补能时间压缩至39分钟,相当于司机中途停车吃一顿饭的时间。这不仅大幅减少车辆闲置时间,更使得单日多趟循环作业成为可能,尤其适合分拨中心之间的高频次、高时效运输需求。
在动力方面,830ps双电机配置彻底打破了“电动重卡无力”的刻板印象,动力输出远超550ps同级燃油车型,无论是起步、爬坡还是高速超车,都显得游刃有余,从容对应山区等复杂路段。
车电分离+低运营成本,让用户“用得值”
对于快递快运企业来说,运营成本也是影响企业效益的重要因素,因此,徐工还通过商业模式创新有效地降低用户运营成本,帮助用户创造价值。
“车电分离”模式使用户购车成本直降40%以上,甚至低于同级别燃油车。而在运营端,电动总成每公里能耗成本比燃油车降低50%,单车年省12万元成为现实。在维修保养成本方面,由于新能源车辆的动力系统结构相对简单,零部件磨损较小,其维修保养成本相比燃油重卡更低,进一步降低运营成本。
值得一提的是,徐工通过智能电池管理算法提升SOC/SOH精度,并结合潜在电池回收政策,极大缓解了用户对电池衰减和残值的忧虑,这使得新能源重卡从“用得起”向“用得值”迈进。
底充布局+舒适驾乘,重新定义快递快运用车标准
除了在续航、补能、成本等方面击穿干线物流的壁垒,徐工4×2底充牵引车还通过电池底置+低重心布局,强化了场景适配能力,这一点也展现出徐工在干线物流领域的前瞻性思考。
快递快运的核心是“货物完好”。传统牵引车的电池多布置在底盘两侧或上方,不仅增加车身重心高度,还可能在侧风环境下导致货物移位。徐工4×2底充牵引车创新采用底充电池布局,有效降低了重心,配合四点悬置驾驶室还能减少颠簸,降低货物破损率。
此外,高顶平地板驾驶室加内饰降噪技术,给了司机更加宽裕、舒适的空间,大幅改善了司机的驾驶体验,降低了疲劳度,间接提升日均运输趟数。
徐工4×2底充牵引车的这种设计,再一次展现出徐工在干线快递快运场景的突破能力,这款车真正是深入用户实际运营环境,从底盘架构就重新定义快递快运用车标准。
结语:
凭借着续航、补能、成本以及场景适配能力等方面的硬核表现,徐工4×2底充牵引车成为了新能源重卡向快递快运场景突破渗透的关键车型,它不仅为快递快运企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价值,也为整个行业注入了新的动能与想象空间,让我们看到了一辆干线电动卡车该有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