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得网 原创
行业第三仅累销63辆,长城混动重卡是超前布局还是战略失误?
2025年4月,长城宣布进军重卡领域,并推出首款混动重卡,将筹码押在“混动重卡”赛道。半年过去,长城以累计63辆的销量,跻身混动重卡行业前三。
行业第三,半年63辆的销量,这究竟是起点,还是终局?长城汽车跨界造重卡,魏建军这次是“精准卡位”还是“战略踏空”?混动重卡这条赛道,究竟是蓝海还是“死海”?
混动重卡市场有多小?
2025年9个月销量63辆,就能在混动重卡这一细分市场排名第三。这听起来是不是有点魔幻?这也许就是当下混动重卡市场的真实面貌——“容量极小”。
根据交强险数据,2025年前9月,新能源重卡市场总销量为13.8万辆,但混动车型仅累销719辆,甚至不及价格更高的燃料电池重卡(2267辆)。混动重卡在新能源重卡中的市场份额仅为0.5%,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新能源重卡的“主战场”——纯电动重卡,占比高达97.8%。
从过去三年的趋势来看,纯电动重卡的份额持续攀升:2023年前9月占比90.1%,2024年同期升至93.6%,2025年已达到97.8%,地位稳固。反观混动重卡,其占比不升反降:今年前9月为0.5%,与2024年同期持平,但较2023年同期的0.9%下降了0.4个百分点。
再看一组具体数据:2025年前9月,混动重卡累计销量为719辆。其中,汉马科技排名第一,累计销售483辆,独占67.2%的份额,一家独大;福田位列第二,累计销售87辆,占比12.1%;长城重卡排名第三,累计63辆,占比8.8%。
为何市场如此狭小?
在新能源乘用车市场,混动车(含增程)的份额超过纯电车。但为何在重卡领域,混动车型却连1%的市场都难以突破?
首先,重卡的使用场景让混动技术难以发挥优势。混动技术的长处在于城市低速工况下的能量回收,而多数重卡的主要应用场景是跑高速。在高速行驶状态下,混动系统节能效果有限,反而因电池、电机等部件增加车身自重,影响载货效率,并推高购置成本。
其次,重卡运距长、单日行驶里程长,混动重卡较短的纯电续航显得较为“鸡肋”。许多乘用车每日行驶不过几十公里,多在市区运行,且可使用家用充电桩,补能便捷。而重卡行驶距离和范围不固定,较短的纯电行驶里程节能效果不明显,再加上混动车型搭载两套系统,既增加成本,又降低载重量。对重卡用户而言,全生命周期节省成本不明显。
再者,重卡用户普遍保守,对新技术接受度低。除非混动重卡能在经济性、可靠性上形成压倒性优势,否则很难撼动柴油重卡的主导地位。方得网近两年对多家物流公司的调研显示,超过八成的车队管理者对混动重卡持怀疑态度。有些之前看好混动重卡市场的企业,也撤离了该市场,比如三一重卡。
商用车与乘用车在新能源技术路线上的差异,在客车领域早有体现。早在2012年前后,国内曾掀起一波混动公交车投放热潮,但这批车辆因“节能效果不达预期、故障率攀升、维修成本高”等问题,最终逐渐退出主流市场,被纯电动公交取代。混动技术在商用车领域的不太适用,可见一斑。
是远见还是冒险?
如果说混动重卡是一条狭窄的赛道,那么,没有重型柴油机优势的长城选择此时入场,或许是一场“逆风局”。
首先,重卡行业整体大环境并不友好。中汽协数据显示,我国重卡市场在2020年达到162万辆的历史峰值后,2022年骤降至67万辆,2023-2024年虽略有回暖,但仍徘徊在90万辆左右。更严峻的是,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竞争已进入“贴身肉搏”阶段。
市场集中度比乘用车更高。2024年,重卡行业前两强市占率合计高达47.5%,前五强占据87.9%的份额,前十强垄断96%的市场。这意味着,留给新玩家的生存空间不足13%。在“强者恒强”的格局下,新入局者想要撕开缺口,难度不亚于虎口夺食。
而长城做混动重卡,自身似乎也并未展现出过强的优势。
从技术层面看,长城首款混动重卡搭载的是康明斯发动机。长城在乘用车领域做混动,可以依托自身的汽油机技术积累,但在混动重卡领域,没有自产柴油发动机作为支撑。重卡行业素有“得发动机者得天下”之说。没有柴油机基础的重卡新玩家,如宇通、比亚迪、零一等,无一不是直接切入纯电重卡市场。
此外,重卡作为生产资料,不能停工,这对售后服务的要求远高于乘用车。正因如此,重卡行业的头部五大玩家——解放、东风、重汽、陕汽、欧曼,凭借其完善的售后体系,二十多年来始终稳居第一阵营,后来者难以突破。
在直播中,魏建军曾宣称“对标斯堪尼亚”。志向固然远大,但斯堪尼亚的护城河不仅是技术,更是百年积累的品牌信誉、全球供应链与服务体系。如今,斯堪尼亚更是投资100多亿元,在江苏如皋投建了包含发动机、变速箱生产线的全新生产基地,这一投资还不包括整车车型、发动机变速箱的开发费用。
反观长城重卡,既没有自研重型柴油机,也没有百年重卡制造经验,更缺乏斯堪尼亚“公路之王”的品牌号召力,也没有百亿级的重卡生产基地投入,以及此前百亿欧元的车型开发底蕴。在这样的条件下,怎么与斯堪尼亚对标?况且,有这样品牌与资金实力的斯堪尼亚,近两年在中国市场的年销量也仅仅几千辆。
年销万辆是重卡行业公认的盈亏平衡线,只做混动重卡的长城,虽已是行业第三,但年销量想要从3位数到5位数,得等多少年?
俗话说:识时务者为俊杰。魏建军带领长城汽车跨界重卡,勇气可嘉,但选择混动这条尚未被市场验证的小众赛道,是否真的能跑通?
当对手在纯电重卡的主战场上疯狂收割份额,长城却在混动的窄巷里艰难求存——这条路,到底是对未来的精准卡位,还是一次华丽的误判?
时间,会给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