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得网 张艺婷
在全球经济格局深刻变革、产业竞争日趋白热化的今天,“新能源”与“国际化”已成为中国制造业巨头必须回答的时代命题。山东重工作为中国装备制造的“国家队”,它将如何落子?
2025年10月17日,以“科技赋能 装备美好”为主题的山东重工·潍柴动力全球合作伙伴大会在青岛召开。会上,山东重工集团及其旗下的潍柴等核心企业负责人就国际市场、新能源发展等问题做了清晰的讲解,披露了关键数据与核心战略。
请看方得网的报道。
山东重工逆势增长“三板斧”:科技创新、产业链协同、深度全球化
“海外”和“新能源”无疑是此次大会的主题。
2025年,山东重工的业绩逆袭,也离不开这两大驱动助力。
锚定新能源、深拓海外。2025年山东重工集团在复杂的经济环境中展现出强劲韧性,前三季度实现营收近4400亿元,同比增长超7%,其中海外收入占比高达60%,新能源业务更是迎来超80%的爆发式增长。
可以说,山东重工左手握紧新能源,右手拓展海外圈,两条腿跑步,速度飞快。
业绩增长有何“秘诀”?山东重工这“三板斧”不可或缺!
山东重工集团总经理王志坚在答记者问中这样说道,在装备制造业务进入充分竞争的背景下,山东重工利用自身优势,打赢了这场胜仗。
不得不提的是山东重工的核心底气源于多年构筑的技术创新“护城河”。高强度的科技研发投入,让山东重工集团旗下的产品对标全球,持续领先。据了解, 2024年山东重工研发投入达136亿元,研发强度4.2%。2025年仍持续维持高强度投入研发,在动力链、整车整机市场巩固了传统优势的市场,做到让用户对产品有信心。
在历年合作大会上,山东重工一直强调“协同发展”和“竞合”。这也是山东重工的优势所在。正是得益于对全产业链的协同整合,使得山东重工旗下的业务从发动机、新能源“三电”等动力产品市场份额持续领先。王志坚表示,“充分竞争,市场完全开放,这样才能倒逼各个产业链不断地通过科技创新实现自我提升,保持竞争力。”在市场化竞争中锤炼内力,又在战略协同中形成合力。山东重工这一招,“妙”。
最后,山东重工深度全球化带来的抗风险能力在2025年展现无疑。据了解, 过去一年,山东重工海外业务收入占比60%,其中有30%是凯傲、法拉帝、博杜安等欧美海外产业收入,还有30%是本土产品在海外本地化的制造和销售。这样的结构性转变,意味着山东重工的增长不再依赖单一市场。“双轮驱动”的海外模式,能有效熨平布局市场的波动。
将科技创新、产业链协同与全球化运营深度融合,山东重工才能穿越周期、实现可持续增长。
守住传统优势 深耕新赛道:新能源“决不能掉队”
潍柴作为山东重工旗下重要的成员,依托山东重工集团的强大平台支撑,在复杂经济环境中展现出十足的发展韧性。
山东重工集团副总经理,潍柴集团董事长、总经理马常海在答记者问时透露,“2024年前三季度,潍柴实现营业收入2500多亿元,同比增长6%。”马常海这样总结2025年潍柴前三季的表现,“年年难过年年过,日子过得还不错。”“不错”的业绩背景的支撑是什么?
首先是抓住战略业务增长点。2025年大缸径发动机数据中心业务成为“热门”,进入AI人工智能时代后,数据中心业务刚需备用电源,而这都需要发电机组的支持。正因如此,不少国内外动力总成企业都在布局这个市场。潍柴也在2023年开始持续进入,从一开始几十台,到2024年的几百台,到了2025年1-3季度销量同比增长400%,成为潍柴动力传统业务增长的重要“推手”。
2025年,新能源不再是未来概念,而是当下强劲的增长极。
“必须抓住,绝不能掉队。”这是潍柴对于新能源市场的态度。
2025年1-3季度,潍柴新能源板块同比增幅高达122%。潍柴对于新能源市场的深耕“蓄谋已久”。作为集团的核心业务,潍柴在新能源领域的布局呈现出前瞻性与多元化。
早在十几年前,潍柴便开始在新能源领域突破,围绕电池、电机、电控“大三电”构建了自主核心技术链。2025年3月,潍柴烟台新能源产业园在烟台投产,具备年产能20GWh的电池PACK能力,满产状态,为整个集团的新能源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扩展新版图:要从“走出去”到“走进去”
“深耕国际市场,全面推进海外本土化”,这是山东重工对“如何扩展新版图”的总结。从简单的产品贸易,转向深度本地化运营,是2025年山东重工乃至潍柴海外战略的核心。2025年国际环境复杂,贸易战、关税战如火如荼,山东重工的答案则是“坚持走深度本地化道路”。
王志坚表示,“中国制造企业全球化战略的核心驱动力之一,则是要坚持品牌向上,实现全要素资源投入,让当地客户认识到你是长期发展的企业,产品值得信赖,中间环节、上下游的经销商、供应商都感觉跟你合作是有前途的。”
对于并购了多家海外企业的潍柴来说,“本地化”意味着把潍柴的文化和管理模式导入到当地,加大投资,进行产能扩张,以这样的形式得到对方的拥护。
同时,海外市场不仅是“卖产品”,更是“卖生态”。
这与本次大会主题“We are One”十分契合。这也是山东重工在构建全产业链共赢生态的基石。
潍柴同样在海外市场也有这样的同心文化。马常海表示,“把所有的合作伙伴企业看成一家人,打心眼帮他们成长,帮助他们实现高质量的发展,是潍柴一直在做的。”不做一锤子买卖,而是融入当地,与当地企业共同发展。潍柴在海外市场,通过研发、制造、管理、服务的全面本地化,以及ESG责任的深度履行,真正在海外市场扎下根,从“走出去”转变为“走进去”。
结束语:
展望未来,山东重工正沿着新能源与海外市场的双轮驱动路径坚定前行。
而潍柴也将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深入的本地化运营和全球资源整合,从中国走向世界,走近全球的每个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