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重卡电驱桥替代加速!九大品牌谁将称雄?

方得网 2025-10-13 2600字 0

方得网 原创

新能源重卡销量暴涨,电驱桥加速替代中央驱动,谁能在这场技术变革中抢占C位?

据北斗运营证数据显示,9月,新能源重卡单月销量达到2.2万辆,同比暴涨252%,环比增长37%,再创历史最高月销量纪录。随着新能源重卡需求持续井喷,其驱动形式也愈发成为行业关注焦点。

早年,中央驱动系统几乎垄断电动重卡的驱动方式,但这一格局正在悄然改变。不少行业专家与厂家负责人指出,电驱桥占比2025年正在快速提升,市场接受度远超预期。甚至有业内人士预测,未来三年,电驱桥将大规模替代中央驱动,成为电动重卡的主流技术路线。

为什么电驱桥能取代中央驱动?是怎样的性能优势在推动?面对日益扩大的市场,哪些企业有望脱颖而出?

电驱桥替代加速

在“3060”双碳目标持续推进的背景下,传统燃油卡车的电动化转型已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驱动系统作为电动重卡的核心部件,其技术路线之争更是引人关注。

曾经占据主流地位的中央驱动系统,其工作原理类似传统燃油车:将独立电机布置在底盘上,通过传动轴将动力输送到驱动桥。这种结构存在先天缺陷:机械部件多、传动路径长,导致能量损耗严重,系统效率通常难以突破90%。

14231760150481_  

电驱桥技术通过高度集成化设计,将电机、变速器、差速器等高度集成于车桥内部,取消传动轴,实现动力“直驱”,大幅缩短动力传递路径,减少机械传动中的能量损失。例如,零一汽车的“矩石2.0集成式电驱桥”系统综合效率达到94%,比外挂电驱桥高出2%以上,相较于中央驱动车型,能实现百公里节电30度的能效突破。

除了更节能,电驱桥在自重与可靠性方面也优于中央驱动。由于其结构更紧凑、传动路径短、机械接触面少、润滑系统统一,不仅节省底盘空间,为电池布置提供更大灵活性,还通过减少部件数量,降低自重与故障率。对于重卡用户而言,自重低与可靠性高,直接关系到运营收益。

此外,行业共识是,新能源车的“下半场”竞争在于智能化,而电驱桥在这方面更具优势。由于电驱桥大幅简化机械传动结构,电子信号的传输更加直接、快速,便于实现整车控制的精准化和响应实时性。其集成化结构也更易于接入整车智能控制系统,为实现高级辅助驾驶、能量智能回收等功能打下基础。

竞争格局初现

随着电驱桥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全球主流厂商纷纷加快布局。从全球视角来看,重卡电驱桥领域的竞争者可分为几大阵营:快速崛起的电机配套商、积极转型的传统制造商、自研电驱桥的重卡新势力、主导高端市场的国际巨头。

14211760149272_  

第一类是快速崛起的第三方配套商,例如绿控传动、特百佳等企业。在新能源重卡电机配套市场中,今年前8个月,绿控传动与特百佳形成“双雄”领跑的第一梯队,两者合计份额超过3成。随着电驱桥市场需求增长,这两家企业均已推出多款电驱桥产品,展现出强劲的竞争力。

第二类是积极转型的传统制造商,包括东风德纳、汉德车桥、法士特、解放动力、中国重汽等传统配套企业及整车厂。东风德纳作为东风商用车的专属配套企业,在重卡新能源化进程中,积极推出DAE系列重卡电驱桥。汉德车桥截至2025年4月底,累计销售各类商用车智能电驱桥已突破10万台,这一数字“是全球所有友商合计销售数据的三倍还多”。此外,解放、重汽等传统车企也推出多类电驱桥产品,以提升自身在新能源领域的竞争力。

第三类是自研电驱桥的重卡新势力,如三一汽车、零一汽车、深向重卡、比亚迪等重卡新势力。它们纷纷加入战局,自研电驱桥产品,为市场竞争增添变数。在今年前8月新能源重卡电机配套市场,三一汽车累计配套量达到1.5万辆,以13.4%的份额拿下季军,实力不容小觑。

14201760149256_  

第四类是主导高端市场的全球巨头,如采埃孚、康明斯等国际品牌。它们凭借模块化电驱动桥等集成系统,引领高端市场。这些企业技术积累深厚,全球市场布局广泛,产品性能优异。以采埃孚为例,其电驱桥产品已覆盖从微型卡车到重型卡车的多个细分市场;康明斯则通过收购美驰,进一步强化了在电驱动领域的产品组合。

从技术路线看,各厂商选择有所不同。比如,汉德车桥推出了HDE13t油冷多挡电驱桥,首创 “双档位设计”,既能满足城市高速路况,又可应对山区复杂路况,实现“一桥多用”。而一些厂商则专注于轮边电驱桥或轮毂电机技术,试图通过差异化竞争赢得市场。

由何决定未来成败

电驱桥市场的竞争格局已初步形成,但未来谁将主导市场,仍取决于多重因素的较量。

某配套商内部人士表示,技术突破是企业能否领先的关键。行业正朝着更加集成化的方向发展,例如将电机、变速箱和电控单元整合为一体的“三合一”系统。预计这类系统的效率将突破94%。

14221760149299_  

材料与工艺的创新也在推动行业进步。扁平线电机、油冷系统以及轴向磁通电机(尤其在轮毂电机中的应用)等新技术,预计将重塑高端市场的竞争格局。与此同时,成本控制能力同样至关重要。中国制造商正通过垂直整合和规模化生产不断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

据恒州诚思调研统计,2024年全球重卡电驱桥市场规模约为29.11亿元,预计未来将保持平稳增长,到2031年市场规模有望接近394.8亿元,未来六年的复合年增长率将达到38.5%。这一增长背后,正是成本优势与技术进步的双重驱动。

某车企负责人表示,对应用场景的精准把握,也是企业能否胜出的关键。“不同场景对电驱桥的需求各异——物流行业(市场份额超80%)更青睐轻量化电驱桥,以降低运营成本并提升车辆效率;而工程行业则对产品的耐用性和抗冲击性有更高要求。”

unknown2  

汉德电驱桥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对全场景的广泛覆盖——“实现了从面系车、卡系的小卡、轻卡、中卡、重卡和6米以上客车,以及工程机械的全领域、全车型、全场地的全面覆盖”。

可以预见,市场格局远未定型。随着技术的成熟和市场需求的增长,以及更多企业的产品进入量产阶段,重卡电驱桥市场将逐渐普及,并带来行业洗牌。

综上所述,电驱桥的崛起是电动重卡迈向高效、智能与可靠的必然选择。这片巨大的增量市场,已成为各方角逐的新战场。

未来三到五年,将是技术路线与市场格局定型的关键窗口期。唯有在效率、成本与可靠性上做到极致的玩家,才能在这场无声的“桥”力赛中胜出。

责任编辑:杜玉娇

数据

更多>

原创

更多>

微信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