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车型/服务协同!陕汽智云携手地上铁破局城际物流电动化

方得网 2025-10-23 2002字 0

在“双碳”战略与物流降本增效的双重驱动下,城际物流正迎来一场深刻的能源革命与运营模式重构。

一方面,是超过4.3万亿元的庞大市场规模与“绿色加速度”政策带来的巨大诱惑;另一方面,则是横亘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壁垒:续航焦虑、补能不便、成本高企……这些痛点如同悬在物流从业者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让许多人对全面电动化望而却步。

如何真正打通新能源车在城际运输中的“最后一公里”?如何让电动卡车不仅仅跑得“绿”,还能跑得“稳”、跑得“赚”?

图片123  

就在行业还在摸索前行时,陕汽商用车&地上铁&宁德时代等众多生态伙伴发起的行动已经打响了“城际突围战”——从2025届创连大会的技术思辨,到「降本征途 城际突围挑战赛」的真实验证,一个以“技术为核、车型为锋、服务为盾”的城际物流电动化新路径逐渐清晰。

图片124  

在这场“突围战”中,作为主机厂的陕汽商用车,不再是那个只负责造车的“后台角色”,而是以产品定义者、技术协同者、场景共创者的身份,深度嵌入这场电动化突围战的核心。

图片125  

挑战赛是“压力测试”:电动城际车,到底行不行?

由地上铁联合陕汽商用车等生态伙伴举行的为期两个月的「降本征途 城际突围挑战赛」,可不是一场营销噱头,而是一次近乎残酷的“极限压力测试”。

挑战赛设置了郑州站、宝鸡站、肇庆站等,选取了真实运营线路,涵盖高速、国道、山区、城市道路等多种路况,模拟真实物流企业的运输节奏。在这场覆盖多区域、多路线的实战测试中,搭载陕汽商用车核心技术的电动车型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成绩单。

以智云坤势(地上铁K63)为例,其百公里电耗控制在26–28度,能耗降低超30%,作业半径从200公里拓展至600–800公里,并可在司机休息间隙完成十几分钟的超充或换电。这一数据不仅打破了“电动车跑不了长途”的刻板认知,更从经济性层面验证了电动车辆在城际场景下的运营可行性。

图片126  

陕汽商用车在这场挑战赛中并非简单的车辆供应商,而是以“技术共研、场景共创”的姿态深度参与。其打造的智云S300(地上铁S61)K10平台专攻重载场景,在承载性、动力输出与能耗控制之间实现精准平衡;而智云坤势系列(K63/K63S)则聚焦能效与补能效率,通过智能化热管理、轻量化设计与换电兼容架构,实现“跑得远、充得快、控得住”。

图片127  

陕汽商用车,不是“造车者”而是“生态共建者”

在2025届创连大会上,地上铁系统阐述了其“技术—车型—服务”协同体系,并发布了《地上铁城际场景解决方案》,将电动化路径的探索推向新高度。该方案提出“车型选型-成本优化-服务配置”的全链路服务支持体系,通过整合主机厂技术、运营商网络、能源企业补能、物流平台数据等生态资源,为不同场景下的城际物流运营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

图片128  

作为主机厂,陕汽商用车在这一体系中扮演的已不仅是“造车者”角色,而是“运力解决方案的联合构建者”。

技术上,陕汽商用车将整车制造经验与地上铁的数字化运营系统深度融合。通过实时数据反馈与模型优化,车辆在研发阶段即嵌入运营逻辑,实现“产品—场景—数据”闭环。例如,智云坤势车型所采用的智能能耗管理系统,正是基于城际线路的海量运行数据不断迭代优化的成果。

图片129  

产品方面,陕汽商用车摒弃“一款车打天下”的标准化制造传统思路,通过“场景化定制”的方法,与地上铁共同构建差异化产品矩阵。智云S300的K10平台瞄准建材、山区等重载场景,强化底盘结构与动力输出稳定性,在保证续航的同时提升极端路况适应性;智云坤势主打城际高效物流,通过低风阻设计、轻量化材料与换电技术,实现“人停车不停”的高频运营模式。

服务层面,陕汽商用车和地上铁携手构建了“租售服务+精准充+无忧修+24h救援”的全周期服务体系,将车辆价值从“交付终点”延伸至“运营起点”。这种生态协同不仅降低了单个企业的研发与运营成本,更通过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提升了整个产业的竞争力。

在城际物流电动化这条赛道上,没有孤胆英雄,只有生态共赢。陕汽商用车与地上铁的协同实践表明,电动化破局不仅依赖于技术突破与产品创新,更取决于能否构建覆盖“车—电—站—服”的完整运力系统。

未来,随着换电标准统一、数据接口开放与跨区域服务网络完善,城际电动化将进入规模化爆发期。陕汽商用车将继续以“主机厂+生态共建者”的双重身份,与地上铁等伙伴协同推进产品迭代、服务升级与模式创新,助力中国物流业实现从“绿色车辆”到“绿色运力”的系统性跨越。

在这场关乎万亿市场格局的变革中,唯有那些既能造好车、又能读懂场景、更能整合生态的企业,才能成为电动化浪潮中的真正“驭风者”。

责任编辑:杜玉娇

数据

更多>

原创

更多>

微信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