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得网 原创
近期,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依据《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对10家商用车生产企业启动缺陷调查,督促实施召回,消除车辆安全隐患。据悉,召回车辆品牌涉及解放、东风商用车、金龙、江淮、重汽等10家商用车生产企业,总计56款车型、1600余辆车。据官网显示,此次召回的车辆涉及问题,主要为防护装置、顶棚杆、车身反光标识和驾驶员离席提示功能等不符合国家强制性安全标准要求,存在安全隐患。
这一消息发出,立即成为了行业热议的话题。但是,事实上,从圈内人的角度来看,这次召回问题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据小编了解,2024年,公安部在道路检查中发现的载货汽车普遍存在上装一致性违规问题,例如,顶棚杆固定强度不足、反光标识粘贴不规范、防护装置材质不达标等。2025年2月21日,总局组织各涉事厂家开展技术交流,深入剖析问题根源;7月16日,总局正式发布召回公告,要求相关企业落实整改,而东风商用车等企业的主动召回公告也同步在总局官网公开。
由此过程剖析,就会发现,看似是召回了车辆。其实问题根源不在主机厂,而是和“最后一公里”——改装厂关联紧密。
行业人士都知道,商用车车辆对安全性要求非常严格,底盘在出厂过程中,都会经过严格检测,完全符合国家标准。但是,货车上装违规改装现象屡禁不止,已经成为了行业内公开的“秘密”。
我们或许应该说,“底盘出厂 + 第三方改装”模式的监管盲区,造成了车辆改装行业水平参差不齐,也进而造成了此次的车辆召回。
有一些改装厂贪图更大的经济利益,不惜在进行车辆改装时,偷工减料或者使用不达标的技术工艺,全然不顾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这样,经过改装的车辆,就会被改得“面目全非”,偏离安全轨道。例如,像这次召回中提到的顶棚杆未按标准固定、反光标识粘贴间距不达标等问题,有可能就是改装厂在改装过程中偷工减料、不遵循规范所致。
改装厂的不合规,进而造成的就是车辆在驾驶过程中出现一系列安全问题。例如,车辆在装载货物时,顶棚杆无法承受相应重量,出现超高、超载甚至脱落的风险……
值得欣慰的是,面对并非自身直接造成的问题,商用车头部企业展现了应有的担当。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显示,东风商用车、一汽解放等头部企业已经在积极响应,免费为涉及车辆做召回后处理。
此次事件像一面镜子,既照出了商用车改装环节的监管盲区,也映出了头部企业的责任意识。对用户而言,无论问题出在哪个环节,安全始终是第一位的,而一汽解放、东风商用车等企业主动兜底的做法,无疑给用户吃了颗 "定心丸"。对行业来说,这次召回更像是一次警示:改装市场的规范刻不容缓,唯有主机厂、改装厂、监管部门形成合力,才能从源头消除安全隐患。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也在相关公告上提出,下一步将加强与公安部的协同配合,健全信息共享机制,共筑车辆安全防线。
这意味着,商用车全链条的安全监管将更加严格。商用车头部企业也正在用实际行动证明,真正的品牌担当,不仅在于生产合规的产品,更在于面对问题时不推诿、不回避的态度。这种态度,正是推动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