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Way深向CMO徐上上:2028年新能源重卡渗透率能到50%吗?

方得网 2025-09-07 1866字 0

方得网 原创

“从趋势上看,2028年新能源重卡渗透率有可能达到50%。”

8月25日,DeepWay深向科技联合创始人兼CMO徐上上在接受方得网独家专访时,表达了这一观点。他表示,虽无法断言三年后渗透率一定突破50%,但基于当前市场增速与政策支持,这一预测“非常有可能发生”。

请看方得网带来的独家专访。

渗透率超预期跃升

此前,不少人认为新能源重卡渗透率难以突破50%,但今年以来市场增速显著超出预期。行业也开始关注:新能源重卡何时能像乘用车那样,跨越50%的临界点?

21  

当前,新能源重卡市场正迎来爆发式增长。交强险数据显示,2025年1-7月,新能源重卡累计销量达9.6万辆,同比激增179%,渗透率突破22%,增速远超预期。回顾以往,其渗透率增长曾较为缓慢:2020年仅0.2%,2021年0.7%,2022年5.2%,2023年5.6%,2024年13.6%。

与新能源乘用车相比,重卡新能源化进程仍显滞后。2024年中,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已超50%,相当于每卖出两台乘用车就有一台是新能源。在这一背景下,不少行业专家预测三年后新能源重卡渗透率将突破50%,华为快充业务负责人甚至认为这一进程会更快。

26  

对此,徐上上持“谨慎乐观”态度。“近两年渗透率提升非常明显。新能源牵引车在今年6月已接近25%,预计全年有望达到28%左右。”他指出,新能源重卡正以超预期速度提升市场占有率,未来三年渗透率很有可能突破50%。

基于这一趋势,徐上上预计下半年新能源重卡市场将继续高增长。“上海补贴政策和全国以旧换新政策,将持续推动渗透率提升。”他预测,全年新能源牵引车销量或达15-18万辆,渗透率介于25%-28%之间。

25  

提速背后的驱动力

去年以来,新能源重卡渗透率明显提速,今年更是呈“火箭式”攀升。究竟是什么因素推动近两年新能源重卡加速渗透?

徐上上认为,新能源重卡渗透率快速提升的背后,是产品迭代和市场教育的持续深化。“从早年的282度电电动重卡,到350度电车型,再到如今的423度、466度、513度等大电量产品,企业对电动重卡市场的培育已初步完成,用户接受度明显提高。”

他还指出,政策支持也在加速新能源重卡普及。“近两年国家政策明显向新能源倾斜,推动车辆更换频率和效率提升。未来几年,新能源重卡仍将获政策支持,行业有望保持稳健增长。”

23  

在徐上上看来,成本是替代传统油车的核心驱动力。他算了一笔账:“柴油按7元/公斤、百公里油耗至少30升计算,传统重卡每公里能耗成本约2元多。”相比之下,“新能源重卡每公里电耗成本平均仅1.2-1.3元,如果利用谷时充电,成本更低至0.7元左右,每公里节省超过1元,成本优势非常明显。”

这一成本优势最终将传导至运价层面,形成对油车的替代压力。“新能源车拉活在运费上更有竞争力。随着电车普及,部分油车运输业务会逐渐难以维系,因为运价难以覆盖其成本,这一替代进程只会越来越快。”徐上上总结道。

重塑重卡新生态

新能源化不仅改变产品,更将重塑整个重卡生态。这一变革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徐上上指出,新能源重卡的客户结构与传统重卡有很大不同。“传统柴油重卡客户多为‘夫妻店’式个体户,主机厂难以直接触达,需依赖经销商网络覆盖。而新能源重卡客户基本以车队为主,这一特点由产品特性决定,将很适合直销团队对接。”

他进一步解释,新能源重卡受续航和充电设施限制,需在固定场景中长期运营。“要在一个场景中稳定运营,必须有长期稳定货源。这类货源通常不会与个人签长期合同,更多是与实力较强的车队合作。”

24  

新能源重卡的产业链也已发生巨变。“新能源重卡与传统油车完全是两套系统,参与者包括三电企业、充换电设施运营商等。电车零部件数量从油车的3000多个降至2000多个,核心是三电系统。”徐上上表示。

此外,新能源重卡渗透率提升加速了智能驾驶的应用。徐上上认为,智能驾驶将成为新能源重卡的重要发展方向。目前,DeepWay深向科技已在全系车型标配组合辅助驾驶系统,重点包括前侧防碰撞、车道纠偏等功能,显著提升行车安全。

他表示:“智能驾驶不仅降低司机劳动强度,更通过提升运行效率和安全性,进一步强化新能源重卡的综合成本优势。未来,智能驾驶系统有望逐渐成为新能源重卡产品的标配,推动整个物流行业向更高效、更安全的方向转型。”

22  

结束语:

新能源重卡渗透率能否在2028年达到50%,尚未有定数。但基于成本优势、政策推动等多重因素,徐上上保持了乐观态度。他认为,从产品迭代、市场教育到政策与成本共同驱动,新能源重卡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商用车市场格局。

这场变革的速度,或许比许多人预期得更快。

责任编辑:刘鑫

数据

更多>

原创

更多>

微信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