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汽领程张志勇:新能源重卡渗透率三年内有望达35%−45% 决胜未来靠这三点

方得网 2025-09-09 2186字 0

方得网 原创

新能源重卡渗透率三年内或将超50%。这样的预判,广汽领程怎么看?

广汽集团执委会委员、广汽领程总经理张志勇在接受方得网专访时表示,“乘用车的今天就是商用车的明天,新能源重卡三年突破50%渗透率,有可能。但我个人的观点更加谨慎,我认为三年内可以实现35%-45%。”

2 (1)  

新能源重卡渗透率三年能否超50%?

此前,方得网发表文章《2028年重卡新能源占50%?李大开、曾毓群、师建华怎么说?》中提出,2028年重卡新能源占50%。

针对此观点,张志勇表示,新能源重卡三年有望实现35%-45%渗透率。

数据显示,重卡新能源渗透率从2023年5.6%增长至2024年的13.6%。2025年上半年已达22.3%,实现了连年翻倍式增长。

他表示,“目前新能源重卡行业正处于高速增长期,与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的增长曲线一致。”

同时,在部分细分市场,如港口、钢厂、煤炭运输等场景,新能源重卡替代燃油重卡的速度更快。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日均行驶200公里以下的短途重卡占比达48.9%,200–500公里的中短途约占44.4%。新能源重卡凭借显著降低的运营成本,已在短途和中短途运输市场快速替代燃油车,并逐渐成为市场主力。

目前补能是新能源重卡渗透提升的一大桎梏。张志勇特别强调,“随着超充、换电技术和网络的完善与发展,极大缓解了用户的补能焦虑。尤其是兆瓦级超充可实现‘充电5分钟,续航百公里’,将进一步推进新能源重卡的渗透率发展。”

不同于以往市场中大量存在的“油改电”产品,2025年,新能源重卡市场已迈入“正向研发”的2.0时代。上月,广汽领程正式下线了首台全新正向研发的新能源短倒重卡T9,通过其全新整车架构设计、全新专属驾驶室和三电系统设计实现8.9吨低自重和1.1度/km低能耗,将有效解决新能源重卡用户“亏吨、能耗高”的痛点,进一步加速新能源重卡对传统燃油车的替代。可以看到,目前各家新能源重卡主机厂也都陆续推出了正向研发产品参与行业竞争。性能与经济性的提升,也将加快新能源重卡渗透率的提升。

2 (2)  

从用户决策方面来看,新能源时代,用户选择重卡的关注点也变了。 张志勇指出,商用车作为生产资料,用户最关心的是“经济账”。在新能源重卡市场,用户关注点已经从“选油车还是电车”转变为“选哪个品牌的电车”。这表明,新能源重卡已经真正进入了市场驱动、用户主动选择的新阶段。

渗透率突破的难点有三:补能、亏吨、成本

三年新能源重卡突破50%渗透率很简单吗?

实则不然,张志勇表示,“此前多家调研机构都认为是2030年新能源重卡渗透率才能够到50%。”

张志勇也坦言,新能源重卡在市场渗透过程中仍面临诸多挑战,其中最主要的难点是“补能的便利性与时效性”。他指出,这正是目前新能源重卡的运营场景仍主要集中于中、短途场景,而在干线物流领域难以突破的核心原因。

此外,纯电车型自重较大导致的“亏吨”问题也一直是行业中难以平衡的问题。为了增加续航,新能源重卡必须背着大容量的电池包,整车自重增加了2-3吨。而挤压了原先标载的重卡的拉货空间。“亏吨”现象让新能源重卡在干线物流场景中难以为继,多拉快跑实现不了,商用车是挣不到钱的。

张志勇表示,对于补能焦虑,目前有超充和换电两大主流路径。广汽领程选择重点发力超充技术,并携手华为加入其超充联盟。张志勇认为,超充更适应当前基础设施和用户习惯,而换电模式因初始投入较高,推广仍需时间。

2 (3)  

针对车身自重问题,行业正通过材料轻量化和系统优化持续改进。广汽领程T9重卡目前可以实现8.9吨自重,已接近传统燃油车水平,显著缓解了用户对“亏吨”的担忧。

更长远来看,氢燃料电池则被视为中长期解决方案,尤其适合长距离运输场景。张志勇预判2027–2028年氢燃料重卡将迎来像电动重卡一样的新突破点。他表示,中国资源丰富,未来将是“电动、氢燃料和燃油长期并存”的能源结构。

未来竞争关键:固态电池、电驱桥与智能化

张志勇表示,新能源重卡已经完成了“上半场电动化的起点”,下一阶段的制高点将集中在固态电池、电驱桥和智能化三大领域。

电池技术方面,自主研发“三电”已然是行业趋势。但在更远的未来,广汽领程将眼光放在了“固态电池”上。固态电池被誉为“电池终极形态”,但在商用车市场落地仍需克服技术和成本两大难关。张志勇表示这项技术的成熟“还需要一定过程”。

此外,聚焦三电,张志勇表示,没有了发动机,电驱桥将成为新能源重卡技术竞争的重点。不同于过去燃油重卡的三大件,新能源重卡的电驱桥通过集成电机、传动和车桥,能够进一步减轻重量、提升传动效率。通过与上下游产业链供应链的联合开发,每家企业都能根据自身整车的需求开发出一套最能适应用户运营场景的动力链,这也是企业在新能源时代竞争的关键。

最后,智能化尤其是自动驾驶技术,被张志勇视为“后半段竞争的制高点”。他特别强调,“商用车的自动驾驶商业价值远远大于乘用车”。目前不少头部科技企业都将下场与整车企业联合开发软件系统,共同推进自动驾驶在重卡领域的落地应用,这必然是一大趋势。

未来三年,行业竞争重点将从电动化本身转向固态电池、电驱桥和智能网联技术等更深层次的技术领域,同时补能网络、生态建设和全球布局也将成为新能源重卡企业突围的关键。

责任编辑:杜玉娇

数据

更多>

原创

更多>

微信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