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得网 原创
2025年,新能源商用车市场持续暴涨,渗透率已超31%,行业从“选择题”变为“必答题”。在这一轮爆发中,有一个品牌始终跑在最前面——远程新能源商用车,其单月销量破1.7万辆,而在2020年全年销量是4564台,五年复合增长率达到了120%,远程以绿色发展引领成为行业当之无愧的“冠军品牌”。
为什么远程成为行业“常胜将军”?背后究竟靠什么持续领跑?
市占率再创新高
2025年,中国新能源商用车市场迎来全面爆发。远程新能源商用车持续考出“高分”——9月销量17000台,是5年前年销量的4倍,其销量复合增长率高达120%,实现了行业月销41连冠;其中,新能源物流车市占率达到21.1%,连续两个月稳居“油电全榜单”第三位,意味着“每卖出五辆新能源物流车就有一辆来自远程”。在市场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的关键节点,远程不仅跟上节奏,更跑出“冠军速度”。
除了在国内市场高歌猛进,远程在海外也逐步构建起第二增长曲线。旗下远程超级VAN不仅入围全球年度厢式货车奖终选名单,成为首款进入“总决赛”的中国车型,还成功进入香港、英国、澳大利亚等市场,实现出口量领先。其中,香港“大黄蜂”的士车队批量采购千台超级VAN,进一步印证了其产品实力与国际认可度。
在竞争最激烈的新能源物流车赛道,远程凭借卡系、VAN系等产品的持续迭代,不断夯实用户口碑与产品竞争力,连续两个月稳居全行业“油电全榜单”第三位。从干线运输到末端配送,远程的产品矩阵覆盖了所有物流场景,成为越来越多车队和个体司机的首选。
为何持续霸榜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新能源物流车市场,远程凭什么能持续霸榜?答案藏在两个字里:自研。
不少新能源物流车品牌的核心三电系统(电池、电机、电控)长年依赖外购,而远程却走了一条“硬核”路线——全栈自研。今年8月,在新能源物流车电机装机量TOP10企业排名中,远程一举登顶月度榜首。这一成绩,不仅是技术的证明,更是远程自研战略成效的佐证。
自研之路并非一蹴而就。依托吉利控股集团的体系优势,远程建立了中国最大的新能源商用车研究院,汇聚超2000名研发工程师,累计申请专利4000多项。在此基础上,远程成立智芯科技,专注三电系统的全栈自研,逐步形成“智能云控”与“芯核集成”两大核心技术,实现了电机、电控、电池系统的高效率、轻量化与低成本。
以远程推出的商用车专用电池——玄武电池为例,其融合十一合一总成,行业首推10年80万公里超长质保,并率先通过2025版“最严电池安全令”国标认证。在电驱领域,远程推出的多电机中央驱动链、同轴电驱桥等技术,也逐步应用于远程星智、星享等主力车型,让用户感受到“自研核心”带来的可靠与高效。
同时,远程还打造了“醇氢+电动”双技术路径。醇氢电动技术将甲醇作为液态的氢直接发电,补能更便捷、成本更低。搭载该技术的远程星瀚重卡续航超1500公里,测算后每公里燃料成本仅1.034元。这种技术路线的多元布局,让远程具有“宜醇则醇,宜电则电”战略的底气,也为用户带来了更经济的TCO表现。
从架构造车到三电自研,从产品定义到生态布局,远程用“技术护城河”筑起了竞争壁垒。正是这份对研发的坚持,让远程不仅跑得快,更跑得远。
市场从不相信偶然,销量是产品力最直接的证明。
从年销4千辆到月销破1.7万,远程新能源物流车用五年时间走完了传统品牌十余年的路。这条路,靠的不是运气,而是对研发的坚持、对技术的敬畏、对用户需求的洞察。
未来,随着新能源渗透率持续提升,物流行业的新能源转型进程将进一步加速。谁掌握了核心技术,谁打造了可持续的商业模式,谁才能真正笑到最后。
远程,显然已经跑在前头。